摘要 | 第3-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引言 | 第14-16页 |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 第16-41页 |
1 高尿酸血症的现代医学研究 | 第16-31页 |
1.1 尿酸的生成 | 第16-17页 |
1.2 尿酸的排泄 | 第17-18页 |
1.3 尿酸的生理功能 | 第18-20页 |
1.4 高尿酸血症发病机制 | 第20-22页 |
1.5 高尿酸血症对机体的病理影响 | 第22-30页 |
1.6 高尿酸血症现代医学治疗进展 | 第30-31页 |
2 高尿酸血症中医研究 | 第31-40页 |
2.1 岭南高尿酸血症特点 | 第31-32页 |
2.2 高尿酸血症病因病机 | 第32-33页 |
2.3 高尿酸血症与湿证 | 第33-35页 |
2.4 高尿酸血症与体质 | 第35-36页 |
2.5 高尿酸血症治疗进展 | 第36-37页 |
2.6 加减四妙丸治疗高尿酸血症 | 第37-38页 |
2.7 现代名家治疗高尿酸血症 | 第38-40页 |
3 高尿酸血症动物模型的构建 | 第40-41页 |
3.1 造模动物的选择 | 第40页 |
3.2 模药物的选择及给药途径 | 第40-41页 |
第二部分 体检人群高尿酸血症与脂代谢紊乱相关性的回顾性分析 | 第41-47页 |
1 研究对象来源及纳入标准 | 第41页 |
1.1 研究对象来源 | 第41页 |
1.2 纳入标准 | 第41页 |
2 排除标准 | 第41页 |
3 数据采集方法 | 第41页 |
4 数据统计 | 第41-42页 |
5 路线图 | 第42页 |
6 结果 | 第42-45页 |
6.1 一般资料 | 第42-44页 |
6.2 结论 | 第44-45页 |
7 讨论 | 第45-47页 |
第三部分 实验研究 | 第47-70页 |
1 研究目的 | 第47页 |
2 技术路线 | 第47-48页 |
3 实验材料 | 第48-49页 |
3.1 实验动物 | 第48页 |
3.2 实验药物 | 第48页 |
3.3 实验试剂 | 第48-49页 |
3.4 实验仪器 | 第49页 |
3.5 药物配制 | 第49页 |
4 实验方法 | 第49-53页 |
4.1 动物分组与模型建立 | 第49页 |
4.2 药物干预 | 第49-50页 |
4.3 观察指标 | 第50页 |
4.4 大鼠肝脏冰冻切片制作 | 第50页 |
4.5 RNA的提取及定量质量检测 | 第50-51页 |
4.6 RNA反转录 | 第51页 |
4.7 PCR引物设计及反应过程 | 第51-52页 |
4.8 肝脏WB检测 | 第52-53页 |
4.9 肝组织油红染色 | 第53页 |
5 数据处理及分析 | 第53页 |
6 结果 | 第53-66页 |
6.1 大鼠造模前一般情况 | 第53页 |
6.2 大鼠造模后变化 | 第53-55页 |
6.3 造模21天各组大鼠体重、血脂等变化 | 第55-56页 |
6.4 给药后第14天高尿酸大鼠血尿酸、血脂、体重等变化 | 第56-58页 |
6.5 肾脏OAT1、URAT1q-PCR、SLCCA6WB表达结果 | 第58-60页 |
6.6 肝脏油红染色 | 第60-61页 |
6.7 肝脏ACC1WB、ELISA及XOD(黄嘌呤氧化酶)ELISA检测 | 第61-63页 |
6.8 肝脏SREBP-1q-PCR、WB定量检测 | 第63-64页 |
6.9 肝脏GRP78、IRE1-XBPP1、PERK-eIf2a、ATF6WB定量检测 | 第64-66页 |
7 讨论 | 第66-68页 |
7.1 高尿酸血症与脂代谢 | 第66-67页 |
7.2 加减四妙丸对于高尿酸血症和高脂血症的作用机制 | 第67-68页 |
7.3 高尿酸血症与高脂血症中医异病同治探讨 | 第68页 |
8 问题与展望 | 第68-70页 |
8.1 问题 | 第68页 |
8.2 展望 | 第68-70页 |
结语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8页 |
附录 | 第78-84页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84-85页 |
致谢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