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16页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2-14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 | 第14-15页 |
1.3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及意义 | 第15-16页 |
第2章 电网调度支持系统的发展 | 第16-22页 |
2.1 电网调度支持系统、电量系统(EMS)和SCADA概念 | 第16-17页 |
2.1.1 电网调度支持系统 | 第16页 |
2.1.2 EMS | 第16-17页 |
2.1.3 SCADA | 第17页 |
2.2 调度自动化系统的发展与现状 | 第17-19页 |
2.2.1 调度自动化系统的发展历史 | 第17-18页 |
2.2.2 国内调度自动化系统现状 | 第18-19页 |
2.3 当前EMS系统的局限性 | 第19-20页 |
2.4 智能电网调度技术支持系统D5000的优势 | 第20-22页 |
第3章 D5000系统的建设设备传动验证方法研究 | 第22-29页 |
3.1 调控一体化监控信息传动目标描述 | 第22-24页 |
3.1.1 调控一体化监控信息传动的思想和方法 | 第22-23页 |
3.1.2 调控一体化监控信息传动范围和目标 | 第23页 |
3.1.3 调控一体化监控信息传动的指标体系及目标值 | 第23-24页 |
3.2 调控一体化监控信息传动验收的主要做法 | 第24-27页 |
3.2.1 监控信息传动验收工作流程图 | 第24页 |
3.2.2 监控信息传动主要流程说明 | 第24-27页 |
3.3 评估与改进工作研究 | 第27-28页 |
3.3.1 调控一体化信息传动的评价依据 | 第27页 |
3.3.2 存在的问题 | 第27-28页 |
3.3.3 今后改进对策 | 第28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4章 锦州电网继电保护远方定值操作的研究 | 第29-40页 |
4.1 远方定值操作概念 | 第29-30页 |
4.1.1 继电保护装置定值区远方切换 | 第29页 |
4.1.2 远方定值操作术语和定义 | 第29-30页 |
4.2 电网远方定值操作功能建设 | 第30-36页 |
4.2.1 功能建设总则 | 第30页 |
4.2.2 体系架构 | 第30-31页 |
4.2.3 主站解决方案 | 第31-32页 |
4.2.4 技术描述 | 第32-33页 |
4.2.5 资源分配 | 第33页 |
4.2.6 实际功能建设 | 第33-36页 |
4.2.7 双确认判据 | 第36页 |
4.3 锦州电网远方定值操作建设及改进措施 | 第36-38页 |
4.3.1 远方操作成功率问题 | 第37页 |
4.3.2 规范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远方操作的管理 | 第37页 |
4.3.3 图形界面存在的问题 | 第37-38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38-40页 |
第5章 锦州电网调度智能操作票高级应用建设 | 第40-54页 |
5.1 智能操作票系统概述 | 第40页 |
5.2 智能操作票系统架构 | 第40-42页 |
5.2.1 硬件架构 | 第40-41页 |
5.2.2 功能结构 | 第41-42页 |
5.2.3 软件架构 | 第42页 |
5.3 智能操作票系统功能 | 第42-52页 |
5.3.1 安全校验平台 | 第42-43页 |
5.3.2 调度智能成票 | 第43-45页 |
5.3.3 调度防误操作 | 第45-48页 |
5.3.4 调度操作票全过程管理 | 第48-52页 |
5.4 智能操作票系统与D5000系统对接 | 第52页 |
5.4.1 图摸对接 | 第52页 |
5.4.2 潮流对接 | 第52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52-54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4-56页 |
6.1 结论 | 第54页 |
6.2 前景展望 | 第54-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
作者简介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