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7页 |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2.1 岩石物性参数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2.2 地应力研究现状 | 第11页 |
1.2.3 地质三维建模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3 研究区概况 | 第12-14页 |
1.3.1 工区概况 | 第12页 |
1.3.2 地层简况 | 第12-14页 |
1.3.3 断层分布 | 第14页 |
1.4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14-17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4-16页 |
1.4.2 技术路线 | 第16-17页 |
第2章 物性参数测试及测井预测模型研究 | 第17-23页 |
2.1 常规物性实验 | 第17-18页 |
2.2 声波时差测试 | 第18-19页 |
2.3 三轴抗压强度测试分析 | 第19-21页 |
2.4 抗张强度测试 | 第21-23页 |
第3章 基于GeoDatabase的岩石物性参数数据库构建 | 第23-39页 |
3.1 建库准备与数据处理 | 第23-29页 |
3.1.1 GIS软件概述 | 第23-25页 |
3.1.2 数据收集与预处理 | 第25-29页 |
3.2 基于GeoDatabase模型的空间数据库设计 | 第29-34页 |
3.2.1 岩石物性参数空间数据库的数据组织 | 第29-30页 |
3.2.2 空间数据的逻辑设计 | 第30-31页 |
3.2.3 属性数据的逻辑设计 | 第31-34页 |
3.2.4 关联字段设计 | 第34页 |
3.3 数据库建立具体流程 | 第34-39页 |
3.3.1 数据库建立与数据入库 | 第35-37页 |
3.3.2 数据库质量控制 | 第37-39页 |
第4章 基于ArcGIS的三维地质体构建 | 第39-51页 |
4.1 三维地质体建模概述 | 第39-41页 |
4.1.1 概述 | 第39页 |
4.1.2 建模原理与流程 | 第39-40页 |
4.1.3 插值方法理论依据 | 第40-41页 |
4.1.4 软件平台 | 第41页 |
4.2 地层界面模型构建 | 第41-48页 |
4.2.1 J2t等地层界面模型构建 | 第41-45页 |
4.2.2 T1b3等地层界面模型构建 | 第45-48页 |
4.3 三维地质体模型的实现 | 第48-51页 |
4.3.1 区块裁剪 | 第48-49页 |
4.3.2 地层单元实体三维建模 | 第49页 |
4.3.3 模型验证 | 第49-51页 |
第5章 基于ArcGIS的物性参数空间分布模型构建 | 第51-67页 |
5.1 属性建模理论与建模流程 | 第51-53页 |
5.1.1 属性建模理论依据 | 第51页 |
5.1.2 三维克里格方法 | 第51-52页 |
5.1.3 属性建模流程 | 第52-53页 |
5.2 岩石物性参数单井剖面数据获取 | 第53-61页 |
5.2.1 岩石物性参数测井预测模型 | 第53-57页 |
5.2.2 物性参数单井剖面数据获取 | 第57-61页 |
5.3 物性参数三维属性建模具体实现 | 第61-63页 |
5.3.1 ArcPy与脚本工具 | 第61页 |
5.3.2 三维属性建模脚本工具构建 | 第61-63页 |
5.4 物性参数空间分布特征研究 | 第63-67页 |
第6章 岩石物性参数分布模型在井壁稳定中的应用 | 第67-76页 |
6.1 研究区地应力空间展布 | 第67-71页 |
6.1.1 地应力计算模型 | 第67-69页 |
6.1.2 地应力空间展布特征及模型验证 | 第69-71页 |
6.2 安全钻井液密度窗口预测 | 第71-76页 |
6.2.1 井壁失稳破裂理论 | 第71-73页 |
6.2.2 安全钻井液密度空间分布 | 第73-76页 |
第7章 结论与建议 | 第76-78页 |
7.1 结论 | 第76-77页 |
7.2 建议 | 第77-78页 |
致谢 | 第78-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