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内科学论文--传染病论文--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艾滋病)论文

广州市部分HIV感染者鼻腔携带SA现况和耐药谱及分子特征研究

摘要第4-7页
abstract第7-9页
第一章 前言第12-14页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第14-24页
    2.1 研究方法第14-15页
        2.1.1 研究设计第14页
        2.1.2 确定现场与研究对象第14页
        2.1.3 抽样方法第14页
        2.1.4 计算样本量第14页
        2.1.5 采样方法第14-15页
        2.1.6 调查问卷相关定义解释第15页
    2.2 菌株的分离鉴定第15-19页
        2.2.1 实验材料第15-16页
        2.2.2 实验室检测方法第16-19页
    2.3 金黄色葡萄球菌药物敏感试验第19-20页
    2.4 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分子特征第20-22页
        2.4.1 pvl基因的检测第20页
        2.4.2 毒素基因检测第20-22页
    2.5 质量控制第22-23页
        2.5.1 设计阶段第22页
        2.5.2 现场采样阶段第22页
        2.5.3 实验阶段第22页
        2.5.4 数据分析阶段第22-23页
    2.6 统计分析第23-24页
        2.6.1 数据录入第23页
        2.6.2 数据分析第23-24页
第三章 结果第24-43页
    3.1 基本情况第24-25页
    3.2 HIV感染者SA与MRSA携带情况及危险因素分析第25-34页
        3.2.1 HIV感染者SA与MRSA携带情况第25-26页
        3.2.2 HIV感染者鼻腔携带SA危险因素分析第26-34页
    3.3 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以及MSSA菌株的耐药谱分析第34-41页
    3.4 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与MRSA分子生物学特征第41-43页
        3.4.1 金黄色葡萄球菌毒素基因携带情况第41-43页
第四章 讨论第43-47页
    4.1 HIV感染者鼻腔金黄色葡萄球菌以及MRSA的携带情况第43-44页
    4.2 HIV感染者鼻腔金黄色葡萄球菌以及MRSA携带危险因素第44-45页
    4.3 HIV感染者鼻腔金黄色葡萄球菌以及MRSA的耐药特征第45-46页
    4.4 HIV感染者鼻腔定植金黄色葡萄球菌与MRSA的分子学特征第46-47页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47-48页
    5.1 结论第47页
    5.2 展望第47-48页
参考文献第48-52页
综述第52-61页
    参考文献第57-61页
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第61-62页
附录第62-65页
致谢第65页

论文共6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山市成人Ⅱ型糖尿病现状及其危险因素分析
下一篇:基于整合IMB模型的男男性行为者安全性行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