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饮料作物论文--茶论文

基于RS和GIS的白河县富硒茶园适宜性评价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绪论第9-19页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9-11页
        1.1.1 研究背景第9-10页
        1.1.2 研究意义第10-11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3页
        1.2.1 国外研究现状第11-12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第12-13页
    1.3 创新点第13-14页
    1.4 研究内容第14页
    1.5 研究方法第14-18页
        1.5.1 层次分析法第14-16页
        1.5.2 GIS技术与空间分析第16-17页
        1.5.3 遥感技术第17-18页
    1.6 技术路线第18-19页
第2章 研究区概况第19-29页
    2.1 地理位置第19-20页
    2.2 自然特征第20-23页
        2.2.1 地形地貌第20-21页
        2.2.2 气候特征第21页
        2.2.3 土壤特征第21-22页
        2.2.4 水资源与水利设施第22-23页
        2.2.5 自然资源状况第23页
    2.3 社会经济状况第23-25页
        2.3.1 人口状况第23-24页
        2.3.2 经济状况第24页
        2.3.3 农业状况第24-25页
        2.3.4 工业状况第25页
        2.3.5 服务业状况第25页
        2.3.6 交通状况第25页
    2.4 土地利用现状第25-27页
    2.5 富硒茶产业状况第27-29页
第3章 遥感影像分析第29-35页
    3.1 数据源第29页
    3.2 TM影像处理第29-34页
        3.2.1 波段合成第29-31页
        3.2.2 影像裁剪第31-32页
        3.2.3 影像解译第32-33页
        3.2.4 影像解译成果第33-34页
    3.3 DEM处理第34-35页
第4章 富硒茶园适宜性评价体系构建第35-52页
    4.1 评价目标的确定第35页
    4.2 评价的原则第35-36页
    4.3 评价体系的确定第36页
    4.4 评价因子的选取第36-39页
    4.5 评价因子数据获取第39-50页
        4.5.1 评价单元的确定第39-40页
        4.5.2 评价因子权重的确定第40-42页
        4.5.3 评价因子数据生成第42-50页
    4.6 富硒茶园适宜性评价结果第50-52页
第5章 富硒茶园优化布局与建议第52-62页
    5.1 适宜性分布规律分析第52页
    5.2 白河县富硒茶园优化布局第52-60页
        5.2.1 优化布局原则第52-53页
        5.2.2 优化布局意义第53页
        5.2.3 布局设计思路第53-57页
        5.2.4 区域优化布局结果第57-60页
    5.3 白河县富硒茶园优化建议第60-62页
        5.3.1 依托富硒茶园建设富硒茶叶种植加工中心第60页
        5.3.2 因地制宜,扩大富硒茶园布局第60-61页
        5.3.3 打造北部茶产业精加工与仓储运输中心第61页
        5.3.4 组织培训茶农,使白河县脱贫致富第61-62页
结论第62-63页
致谢第63-64页
参考文献第64-66页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66-67页
附录A第67-69页

论文共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施肥对达乌里胡枝子生产性能及单宁含量的影响
下一篇:城市污泥不同土壤效应差异及对石灰性褐土和玉米苗期生长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