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ND固态盘缓存区管理及磨损均衡算法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19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3-14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3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工作 | 第16-17页 |
1.4 论文组织结构 | 第17-19页 |
第2章 固态盘相关研究 | 第19-34页 |
2.1 固态盘的基本特性 | 第19-23页 |
2.2 闪存转换层介绍 | 第23-30页 |
2.2.2 地址映射机制 | 第24-26页 |
2.2.3 垃圾回收机制 | 第26-29页 |
2.2.4 磨损均衡算法 | 第29-30页 |
2.3 固态盘缓存区管理策略 | 第30-33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3章 基于访问特性的写缓存管理策略设计 | 第34-51页 |
3.1 设计背景和动机 | 第34-39页 |
3.2 缓存管理策略实现 | 第39-45页 |
3.2.1 访问特性识别策略 | 第39-42页 |
3.2.2 缓存区替换算法设计 | 第42-44页 |
3.2.3 总体框架设计 | 第44-45页 |
3.3 实验设置 | 第45-46页 |
3.3.1 实验环境 | 第45-46页 |
3.3.2 实验测试数据收集 | 第46页 |
3.4 实验结果分析 | 第46-49页 |
3.4.1 访问延迟分析 | 第47-48页 |
3.4.2 擦除次数分析 | 第48-49页 |
3.4.3 缓存命中率分析 | 第49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9-51页 |
第4章 基于权重堆排序的磨损均衡算法 | 第51-65页 |
4.1 设计背景和动机 | 第51-53页 |
4.2 算法实现 | 第53-58页 |
4.2.1 权重定义和计算 | 第53-54页 |
4.2.2 总体架构 | 第54-56页 |
4.2.3 动态阈值触发算法 | 第56-57页 |
4.2.4 目标块选择算法 | 第57-58页 |
4.3 性能分析 | 第58-63页 |
4.3.1 实验设置 | 第58-59页 |
4.3.2 对比分析 | 第59-63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3-65页 |
总结与展望 | 第65-67页 |
总结 | 第65-66页 |
展望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2页 |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2-73页 |
附录B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参与的项目 | 第73-74页 |
致谢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