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导言 | 第10-26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10-13页 |
二、文献与研究现状 | 第13-20页 |
三、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20-23页 |
四、本文的思路与结构 | 第23-26页 |
第一章 古希腊、罗马的遗产 | 第26-53页 |
第一节 雅典的民主政治 | 第26-30页 |
第二节 混合政体思想 | 第30-46页 |
一、古希腊时期的混合政体思想 | 第30-37页 |
二、古罗马时期的混合政体思想 | 第37-46页 |
第三节 古典共和主义思想 | 第46-53页 |
一、亚里士多德的共和主义传统 | 第46-48页 |
二、西塞罗的共和主义传统 | 第48-53页 |
第二章 中世纪英格兰宪政思想的萌发 | 第53-67页 |
第一节 中世纪宪政思想的普通法渊源 | 第53-60页 |
一、盎格鲁-撒克逊的传统 | 第53-54页 |
二、中世纪普通法与法治思想 | 第54-60页 |
第二节 封建主义与中世纪宪政思想 | 第60-67页 |
第三章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时期的转变 | 第67-84页 |
第一节 人文主义传统:美德与共和自由 | 第67-71页 |
一、佛罗伦萨的“公民人文主义” | 第67-70页 |
二、人文主义在英国的接受与传播 | 第70-71页 |
第二节 宗教大会理论:普遍同意与宪政主义的兴起 | 第71-76页 |
第三节 人权的肇始:路德教派与加尔文主义者的反抗学说 | 第76-84页 |
一、路德教派:反抗与基督教徒的责任 | 第76-80页 |
二、加尔文主义者:契约观与人权思想 | 第80-84页 |
第四章 都铎王朝时期宪政思想 | 第84-107页 |
第一节 “最完美的国家制度”:人文主义者的宪政思想 | 第84-93页 |
一、公民美德与公共利益 | 第84-88页 |
二、“commonwealth”与“同意”理论 | 第88-93页 |
第二节 都铎悖论:王权至尊下的有限王权思想 | 第93-98页 |
一、普通法与王在议会的观念 | 第93-95页 |
二、托马斯·克伦威尔的“王在议会”思想 | 第95-96页 |
三、《圣经》至上与君主责任 | 第96-98页 |
第三节 反抗理论与宪政观念 | 第98-103页 |
一、清教的反抗与基督徒的自由 | 第98-101页 |
二、“同意”理论与人民主权思想 | 第101-103页 |
第四节 谘议的修辞与混合政体 | 第103-107页 |
一、古典人文主义的政治语言 | 第104-105页 |
二、神命与先知性谘议语言 | 第105-107页 |
第五章 斯图亚特王朝早期与内战时期的宪政思想 | 第107-131页 |
第一节 古代宪政、普通法与宪政主义 | 第107-114页 |
第二节 同意理论与契约论的发展 | 第114-119页 |
一、同意理论与契约论发展的背景 | 第114-117页 |
二、从“普遍同意”到“个人同意” | 第117-119页 |
第三节 议会主权思想的发展 | 第119-131页 |
一、英国语境下议会主权的涵义 | 第119-120页 |
二、议会主权思想的确立 | 第120-131页 |
第六章 内战后共和主义与宪政主义的发展 | 第131-149页 |
第一节 英国共和主义的自由思想 | 第131-140页 |
一、内战后共和主义的兴起 | 第131-132页 |
二、共和自由思想:法治与自治 | 第132-135页 |
三、自然法理论与共和自由 | 第135-140页 |
第二节 共和主义的混合宪政思想 | 第140-144页 |
一、弥尔顿的混合宪政思想 | 第140-141页 |
二、哈林顿的混合宪政思想 | 第141-144页 |
第三节 洛克的宪政主义 | 第144-149页 |
结语: 自由与自治的双重奏 | 第149-151页 |
参考文献 | 第151-166页 |
致谢 | 第166-1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