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的应用论文--信息处理(信息加工)论文--模式识别与装置论文

双目视觉中立体匹配的方法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6页
目录第6-9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4页
   ·课题来源第9页
   ·选题背景目的及意义第9-13页
     ·立体匹配技术的国内外发展概况第10-11页
     ·摄像机标定技术的国内外发展概况第11-12页
     ·三维重建技术的国内外发展概况第12-13页
   ·论文的主要内容第13-14页
     ·论文的主要内容第13页
     ·论文的结构安排第13-14页
第二章 双目视觉的系统构成第14-21页
   ·引言第14页
   ·双目视觉的基本原理第14-15页
   ·双目视觉系统的硬件组成第15-16页
   ·双目视觉系统的软件实现第16-20页
     ·系统软件流程图第16-17页
     ·系统软件结构第17-20页
   ·小结第20-21页
第三章 立体成像模型的建立和摄像机标定第21-39页
   ·引言第21页
   ·透视变换和摄像机模型第21-27页
     ·摄像机投影的线性透视模型第21-23页
     ·摄像机投影的非线性透视模第23-26页
     ·图像坐标系、摄像机坐标系与世界坐标系第26-27页
   ·摄像机标定第27-34页
     ·传统的摄像机标定方法第27-31页
       ·利用最优化方法的摄像机标定方法第27-29页
       ·利用透视变换矩阵的摄像机标定方法第29-30页
       ·Tsai两步标定方法第30页
       ·双平面法第30-31页
     ·张正友摄像机标定方法第31-34页
       ·内参数约束第33页
       ·摄像机标定的线性求解第33-34页
   ·摄像机标定步骤及结果(MATLAB 相机标定工具箱)第34-38页
   ·本章小结第38-39页
第四章 立体匹配的相关原理及具体实现第39-57页
   ·引言第39页
   ·立体匹配的基本问题第39-41页
     ·选择匹配基元第39-40页
     ·匹配准则第40页
     ·算法结构第40-41页
   ·立体匹配的方法与具体实现第41-56页
     ·基于区域相关的匹配第41-42页
     ·基于特征的匹配第42-56页
       ·图像特征点的提取第42-45页
       ·立体匹配策略第45-46页
       ·初始匹配第46-47页
       ·松弛迭代法第47-49页
       ·最小平方中值法第49-51页
       ·基于视差梯度约束第51-52页
         ·基本概念第51页
         ·匹配法则第51-52页
         ·具体实现第52页
       ·预测视差与不确定性第52-55页
       ·实验步骤及结果分析第55-56页
   ·本章小结第56-57页
第五章 基于编码结构光的立体匹配方法第57-67页
   ·引言第57页
   ·编码结构光的立体匹配实现第57-64页
     ·编码结构光系统构成第57-58页
     ·结构光的编码方式第58-59页
     ·图像预处理第59-63页
     ·栅格式编码结构光的解码方法第63-64页
   ·实验结果第64-65页
   ·本章小结第65-67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67-69页
   ·总结第67-68页
   ·展望第68-69页
参考文献第69-72页
致谢第72-73页
附录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参与的项目第73页

论文共7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物联网的手机二维条码的编解码实现
下一篇:铁塔优化下料信息集成系统的研究与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