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6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2 研究进展 | 第10-13页 |
1.2.1 “三生”空间的划分研究进展 | 第10-11页 |
1.2.2 空间规划研究进展 | 第11-12页 |
1.2.3 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优化研究进展 | 第12-13页 |
1.3 研究内容和意义 | 第13-15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1.3.2 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1.4 技术路线 | 第15-16页 |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 | 第16-25页 |
2.1 自然环境概况 | 第16-17页 |
2.2 社会经济概况 | 第17-18页 |
2.3 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现状 | 第18-22页 |
2.3.1 土地利用现状 | 第18-20页 |
2.3.2 三生空间格局现状 | 第20-22页 |
2.3.3 土地利用规划分析 | 第22页 |
2.4 土地利用面临的困境 | 第22-25页 |
第三章 西安市“三生”空间承载力评价 | 第25-47页 |
3.1 数据处理与评价方法 | 第25-29页 |
3.1.1 数据来源与处理 | 第25页 |
3.1.2 确立评价指标体系 | 第25-29页 |
3.2 “三生”空间承载力计算 | 第29-36页 |
3.2.1 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 | 第29-34页 |
3.2.2 “三生”空间承载力计算 | 第34-36页 |
3.3 结果与分析 | 第36-47页 |
3.3.1 “三生”空间承载力评价结果 | 第36-39页 |
3.3.2 “三生”空间承载状况空间分异特征 | 第39-47页 |
第四章 西安市发展潜力评价 | 第47-59页 |
4.1 发展潜力评价指标体系 | 第47-48页 |
4.1.1 数据来源与处理 | 第47页 |
4.1.2 确立评价指标体系 | 第47-48页 |
4.2 发展潜力计算 | 第48-53页 |
4.2.1 变异系数法确定指标权重 | 第48-52页 |
4.2.2 西安市发展潜力测算结果 | 第52-53页 |
4.3 西安市发展潜力与“三生”空间承载状况关系分析 | 第53-59页 |
第五章 西安市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优化 | 第59-67页 |
5.1 西安市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优化目标 | 第59-60页 |
5.2 西安市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优化方案 | 第60-64页 |
5.2.1 西安市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优化结果 | 第60-62页 |
5.2.2 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分区发展建议 | 第62-64页 |
5.3 西安市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优化对策 | 第64-67页 |
5.3.1 优化产业布局,培育新型产业体系 | 第64页 |
5.3.2 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建设美丽西安 | 第64-65页 |
5.3.3 充分挖掘国土空间开发潜力,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 第65页 |
5.3.4 实施差别化的管理制度,保障区域“三生”空间的发展 | 第65-67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67-69页 |
结论 | 第67-68页 |
展望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3-74页 |
致谢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