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电机论文--发电机、大型发电机组(总论)论文--风力发电机论文

变转速下风电行星轮系动力学特性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引言第9-18页
    1.1 课题研究目的及意义第9-10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16页
        1.2.1 齿轮副时变啮合刚度计算的研究现状第10-11页
        1.2.2 行星轮系动力学特性研究现状第11-13页
        1.2.3 变转速故障诊断方法的研究现状第13-16页
    1.3 本文主要的研究内容第16-18页
第二章 风电行星轮系动态啮合性能的有限元分析第18-31页
    2.1 基于CAD的行星轮系精确建模第18-19页
    2.2 模型网格划分第19-21页
    2.3 计算参数设置第21-26页
        2.3.1 ABAQUS中的单位制第21-22页
        2.3.2 材料属性设置第22-23页
        2.3.3 分析步设置第23-24页
        2.3.4 相互作用设置第24-25页
        2.3.5 载荷与边界条件第25-26页
    2.4 齿轮接触应力结果分析第26-28页
        2.4.1 太阳轮与行星轮啮合齿面接触应力第26-28页
        2.4.2 行星轮与内齿圈啮合齿面接触应力第28页
    2.5 模态响应分析第28-30页
    2.6 本章小结第30-31页
第三章 基于有限元法的齿轮副时变啮合刚度计算第31-58页
    3.1 齿轮啮合刚度第31-32页
        3.1.1 齿轮啮合刚度的定义第31页
        3.1.2 啮合刚度的时变性第31-32页
        3.1.3 齿轮啮合综合刚度的定义第32页
    3.2 单齿传动时变啮合刚度的常用求解方法第32-39页
        3.2.1 弹性力学计算方法第33-34页
        3.2.2 数值计算方法第34-35页
        3.2.3 材料力学法第35-39页
    3.3 基于有限元法的时变啮合刚度计算第39-49页
        3.3.1 齿轮啮合点位置的确定第39-40页
        3.3.2 有效齿根圆直径的计算方法第40-43页
        3.3.3 啮合点到中心的距离第43页
        3.3.4 齿轮啮合重合度的计算方法第43-45页
        3.3.5 变形量计算第45-46页
        3.3.6 不同变转速工况的模拟第46页
        3.3.7 啮合点位置第46-48页
        3.3.8 啮合点沿啮合方向的作用力计算第48-49页
    3.4 四种工况下时变啮合计算分析第49-57页
        3.4.1 匀转速工况下时变啮合刚度计算第49-51页
        3.4.2 匀加速转速工况下时变啮合刚度第51-53页
        3.4.3 匀减速转速工况下时变啮合刚度第53-55页
        3.4.4 变转速工况下时变啮合刚度第55-57页
    3.5 本章小结第57-58页
第四章 风电行星轮系动力学建模方法研究第58-76页
    4.1 引言第58页
    4.2 风电行星齿轮传动系统简介第58-59页
        4.2.1 风电行星轮系结构组成第58-59页
        4.2.2 风电行星轮系工作原理第59页
    4.3 动力学模型的建立第59-68页
        4.3.1 动力学模型系统坐标系第59-61页
        4.3.2 传动系统各个构建之间的相对位移分析第61-63页
        4.3.3 对行星轮系各构件逐一展开分析第63-65页
        4.3.4 动力学微分方程汇总第65-68页
    4.4 动力学模型参数确定第68-75页
        4.4.1 行星轮系齿轮参数第68页
        4.4.2 行星轮系传动比和行星轮位置角的计算第68-69页
        4.4.3 模型质量参数第69-70页
        4.4.4 模型刚度参数第70-73页
        4.4.5 模型啮合阻尼参数第73页
        4.4.6 齿轮啮合误差第73页
        4.4.7 传动系统外界激励第73-75页
    4.5 本章小结第75-76页
第五章 风电行星轮系动力学模型求解与振动响应分析第76-83页
    5.1 动态响应激励第76页
    5.2 动力学方程求解第76-80页
        5.2.1 动力学模型求解方法第76-77页
        5.2.2 动力学方程的求解方法第77页
        5.2.3 动态响应分析第77-80页
    5.3 实验数据对比第80-82页
        5.3.1 实验室设备第80页
        5.3.2 匀转速工况下数据分析第80-81页
        5.3.3 变转速工况下数据分析第81-82页
    5.4 本章小结第82-83页
结论第83-84页
参考文献第84-88页
发表文章及研究成果第88-90页
致谢第90-91页

论文共9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微网中储能单元分布式协同控制策略研究
下一篇:核壳结构金属氧化物电极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