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引言 | 第8-10页 |
第1章 临床研究 | 第10-28页 |
1.1 临床资料 | 第10-11页 |
1.1.1 资料来源 | 第10页 |
1.1.2 诊断标准 | 第10页 |
1.1.3 纳入标准 | 第10-11页 |
1.1.4 排除标准 | 第11页 |
1.1.5 中止和撤出标准 | 第11页 |
1.2 研究方法 | 第11-15页 |
1.2.1 研究设计图 | 第11-12页 |
1.2.2 治疗方法 | 第12-13页 |
1.2.3 观察指标 | 第13页 |
1.2.4 疗效判定标准 | 第13-14页 |
1.2.5 安全性评估 | 第14页 |
1.2.6 统计学分析 | 第14-15页 |
1.3 结果 | 第15-17页 |
1.3.1 治疗前一般资料分析 | 第15页 |
1.3.2 实验室指标比较 | 第15-16页 |
1.3.3 疗效比较 | 第16-17页 |
1.4 讨论 | 第17-24页 |
1.4.1 揿针疗法 | 第17-22页 |
1.4.2 膏方选择依据及现代药理分析 | 第22-23页 |
1.4.3 血脂和亚临床甲减的相关性 | 第23-24页 |
1.4.4 揿针对亚临床甲减的症状及相关指标影响的结果分析 | 第24页 |
1.4.5 不良事件讨论 | 第24页 |
1.5 问题与展望 | 第24-25页 |
参考文献 | 第25-28页 |
第2章 综述 浅谈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研究进展 | 第28-41页 |
2.1 亚临床甲减西医学研究 | 第28-32页 |
2.1.1 亚临床甲减的概述 | 第28-29页 |
2.1.2 亚临床甲减西医诊疗现状 | 第29-32页 |
2.2 中医学对亚临床甲减的认识 | 第32-36页 |
2.2.1 古代医籍相关记载 | 第32页 |
2.2.2 中医病因病机的分析 | 第32-33页 |
2.2.3 中医辨证分型 | 第33-34页 |
2.2.4 现代中医诊疗概况 | 第34-36页 |
2.3 结语 | 第36-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41页 |
结论 | 第41-42页 |
附表1 | 第42-43页 |
附表2 | 第43-44页 |
致谢 | 第44-45页 |
导师简介 | 第45-46页 |
作者简介 | 第46-47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