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地理论文--中国文物考古论文--遗址论文

邯郸地区冶铁遗址初步调查研究

致谢第4-5页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1 引言第18-19页
2 课题背景与研究方法第19-30页
    2.1 历史地理背景第19-23页
        2.1.1 国内外冶铁研究状况第19页
        2.1.2 邯郸冶铁活动历史地理背景第19-23页
    2.2 文献记载与考证第23-24页
    2.3 邯郸地区铁矿资源调查第24-25页
    2.4 邯郸地区早期矿冶遗址研究现状第25-27页
    2.5 选题意义第27-29页
    2.6 研究方法第29-30页
3 固镇地区冶铁遗址第30-45页
    3.1 武安固镇冶铁遗址第30-39页
        3.1.1 固镇冶铁遗址简介第30-32页
        3.1.2 固镇冶铁遗址的考古发掘第32-33页
        3.1.3 固镇冶铁遗址考察第33-35页
        3.1.4 固镇汉代冶铁遗址样品的检测第35-36页
        3.1.5 固镇汉代冶铁遗址炼铁渣分析第36页
        3.1.6 固镇遗址铁矿石分析第36-39页
    3.2 固镇周围冶铁遗址第39-43页
        3.2.1 固镇东南冶铁遗址第39页
        3.2.2 固镇西北冶铁遗址考察第39-41页
        3.2.3 固陶镇马村遗址第41-43页
        3.2.4 固镇政府广场积铁第43页
        3.2.5 周围遗址年代的讨论第43页
    3.3 固镇样品小结第43-45页
4第45-65页
    4.2 现场考察第45-46页
    4.3 冶铁高炉第46-47页
    4.4 经济村样品的检测第47-59页
        4.4.1 样品主成分第47-52页
        4.4.2 出现铁颗粒的样品第52-57页
        4.4.3 出现浮氏体的样品第57-59页
    4.5 经济村遗址炉渣分析第59-63页
        4.5.1 经济村矿石分析第61-62页
        4.5.2 经济村遗址年代的讨论第62-63页
    4.6 经济村遗址小结第63-65页
5 唐至北宋冶铁遗址第65-81页
    5.1 矿山村炼铁炉第65-71页
        5.1.1 背景知识第65-66页
        5.1.2 现场考察第66-67页
        5.1.3 矿山村炼铁炉样品的检测第67-69页
        5.1.4 关于矿山村高炉年代的第69-70页
        5.1.5 冶炼技术分析第70页
        5.1.6 产能估计第70-71页
        5.1.7 矿山村炼铁炉小结第71页
    5.2 武安市崔炉冶铁遗址第71-81页
        5.2.1 背景知识第71-74页
        5.2.2 崔炉样品的检测第74-77页
        5.2.3 崔炉遗址炼铁渣小结第77-78页
        5.2.4 崔炉遗址年代的判断第78页
        5.2.5 崔炉铁矿石样品分析第78-79页
        5.2.6 崔炉冶铁遗址小结第79-81页
6 元代冶铁遗址第81-103页
    6.1 峰峰矿区西炉上遗址背景知识第81-87页
        6.1.1 历史变迁第81-82页
        6.1.2 冶铁记载第82-87页
    6.2 现场考察第87-89页
    6.3 西炉上样品的检测第89-97页
        6.3.1 大面积炉渣扫描成分第89-91页
        6.3.2 出现浮氏体的样品第91-92页
        6.3.3 出现铁颗粒的样品第92-94页
        6.3.4 出现硫化亚铁的样品第94-95页
        6.3.5 西炉上遗址炼铁渣分析第95-96页
        6.3.6 西炉上遗址铁矿石分析第96-97页
    6.4 燃料分析第97-101页
        6.4.1 文献记载第97页
        6.4.2 实验室分析第97-98页
        6.4.3 讨论第98-100页
        6.4.4 意义及其遗留问题第100-101页
    6.5 西炉上冶铁遗址小结第101-103页
7 其他冶炼遗址第103-121页
    7.1 峰峰和村镇炉渣垴第103-112页
        7.1.1 现场考察第103-104页
        7.1.2 样品的检测第104-110页
        7.1.3 铁矿石分析第110-112页
        7.1.4 炉渣垴遗址小结第112页
    7.2 磁山样品第112-116页
        7.2.1 磁山冶金遗物的检测第112-116页
        7.2.2 磁山样品炉渣小结第116页
    7.3 丰阳(明)冶第116-118页
    7.4 左村冶第118页
    7.5 临水冶第118页
    7.6 沙窝第118-119页
    7.7 基阳西丛鹄冶第119-121页
8 冶铁技术综合对比分析第121-135页
    8.1 燃料分析第121-124页
    8.2 炉渣成分讨论第124-129页
        8.2.1 出现铁颗粒的遗址第125-127页
        8.2.2 出现铁橄榄石与钙长石炉渣的对比第127页
        8.2.3 出现高磷含量的遗址第127页
        8.2.4 出现硫化亚铁的遗址第127-129页
    8.3 冶炼炉第129-133页
        8.3.1 炼铁炉结构的变化第130-131页
        8.3.2 高炉外形对比第131页
        8.3.3 筑炉材料对比第131-133页
    8.4 助熔剂第133页
    8.5 矿石第133-134页
    8.6 小结第134-135页
9 结论第135-136页
参考文献第136-142页
附录A 北京大学加速器质谱C-14测年样品登记表第142-143页
附录B 武安市部分冶铁遗址C-14测年结果第143-144页
作者简历及在学研究成果第144-146页
学位论文数据集第146页

论文共14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孟子伦理思想研究
下一篇:武亿与乾嘉金石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