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3-7页 | 
| ABSTRACT | 第7-12页 | 
| 符号说明 | 第17-18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8-48页 | 
| 1.1 研究背景 | 第18-19页 | 
| 1.2 文献综述及研究现状 | 第19-36页 | 
| 1.2.1 煤焦与H_2O和CO_2共气化的研究现状 | 第19-29页 | 
| 1.2.2 钙对煤气化反应催化作用的研究进展 | 第29-34页 | 
| 1.2.3 气化反应过程中的气体生成及分布特性 | 第34-36页 | 
| 1.3 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 第36-37页 | 
| 1.4 本文研究内容与实验方案 | 第37-38页 | 
| 参考文献 | 第38-48页 | 
| 第二章 实验内容与表征方法 | 第48-58页 | 
| 2.1 引言 | 第48页 | 
| 2.2 实验原料 | 第48-50页 | 
| 2.2.1 实验用煤的选择 | 第48-49页 | 
| 2.2.2 实验用气体及化学试剂 | 第49-50页 | 
| 2.3 实验仪器及装置 | 第50-53页 | 
| 2.3.1 气化实验装置 | 第50-53页 | 
| 2.3.2 其它实验仪器 | 第53页 | 
| 2.4 样品分析及表征 | 第53-56页 | 
| 2.4.1 XRD测试 | 第53-54页 | 
| 2.4.2 N_2吸附测试 | 第54页 | 
| 2.4.3 SEM-EDS测试 | 第54页 | 
| 2.4.4 Ramam测试 | 第54-56页 | 
| 参考文献 | 第56-58页 | 
| 第三章 煤焦与H_2O/CO_2共气化反应的协同效应 | 第58-78页 | 
| 3.1 引言 | 第58页 | 
| 3.2 实验部分 | 第58-61页 | 
| 3.2.1 脱灰煤及负载金属煤的制备 | 第58-59页 | 
| 3.2.2 气化反应实验 | 第59-60页 | 
| 3.2.3 数据处理 | 第60-61页 |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61-74页 | 
| 3.3.1 气化剂配比对煤焦-H_2O/CO_2共气化反应协同效应的影响 | 第61-64页 | 
| 3.3.2 反应温度对煤焦-H_2O/CO_2共气化反应协同效应的影响 | 第64-67页 | 
| 3.3.3 AAEMs矿物质的催化作用对煤焦-H_2O/CO_2共气化反应协同效应的影响 | 第67-74页 | 
| 3.4 本章小结 | 第74-75页 | 
| 参考文献 | 第75-78页 | 
| 第四章 钙在煤焦与H_2O/CO_2共气化反应协同效应中的作用 | 第78-96页 | 
| 4.1 引言 | 第78页 | 
| 4.2 实验部分 | 第78-81页 | 
| 4.2.1 气化反应实验 | 第78-79页 | 
| 4.2.2 CaCO_3的热失重分析 | 第79-80页 | 
| 4.2.3 样品的表征 | 第80-81页 | 
| 4.2.4 数据处理 | 第81页 |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81-93页 | 
| 4.3.1 Ca-WCWD-I与H_2O/CO_2共气化的反应特性 | 第81-84页 | 
| 4.3.2 钙在煤焦与H_2O/CO_2共气化反应过程中催化机理的探讨 | 第84-93页 | 
| 4.4 本章小结 | 第93-94页 | 
| 参考文献 | 第94-96页 | 
| 第五章 钠在钙催化共气化反应协同效应中的作用 | 第96-114页 | 
| 5.1 引言 | 第96页 | 
| 5.2 实验部分 | 第96-100页 | 
| 5.2.1 负载钙钠煤及负载钠煤的制备 | 第96-97页 | 
| 5.2.2 负载钙钠煤及负载钠煤的气化反应性测试 | 第97-98页 | 
| 5.2.3 样品的表征 | 第98-99页 | 
| 5.2.4 数据分析 | 第99-100页 | 
| 5.3 结果与讨论 | 第100-111页 | 
| 5.3.1 煤焦的气化反应特性 | 第100-104页 | 
| 5.3.2 煤焦的物化结构特性 | 第104-111页 | 
| 5.4 本章小结 | 第111-112页 | 
| 参考文献 | 第112-114页 | 
| 第六章 钙及钙钠催化煤焦与H_2O/CO_2共气化产生协同效应的动力学研究 | 第114-144页 | 
| 6.1 引言 | 第114-115页 | 
| 6.2 实验部分 | 第115-120页 | 
| 6.2.1 脱灰煤及负载钙/钠/钙钠煤的气化反应性测试 | 第115页 | 
| 6.2.2 催化气化动力学模型 | 第115-118页 | 
| 6.2.3 分布活化能模型(DAEM) | 第118-119页 | 
| 6.2.4 煤焦/气化残焦的EDS表征 | 第119页 | 
| 6.2.5 煤焦/气化残焦的Raman表征 | 第119-120页 | 
| 6.3 结果与讨论 | 第120-139页 | 
| 6.3.1 脱灰煤及不同负载煤的气化反应动力学分析 | 第120-136页 | 
| 6.3.2 钙催化煤焦-H_2O/CO_2共气化产生协同效应的机制 | 第136-139页 | 
| 6.4 本章小结 | 第139-140页 | 
| 参考文献 | 第140-144页 | 
| 第七章 钙催化煤焦与H_2O/CO_2共气化的气体组成及分布特性 | 第144-166页 | 
| 7.1 引言 | 第144页 | 
| 7.2 实验部分 | 第144-145页 | 
| 7.2.1 常压条件下的气化实验 | 第144-145页 | 
| 7.2.2 加压条件下的气化实验 | 第145页 | 
| 7.3 结果与讨论 | 第145-164页 | 
| 7.3.1 钙对煤焦气化反应过程中气体生成特性的影响 | 第145-153页 | 
| 7.3.2 WCW原煤焦在常压条件下等温气化时的气体生成行为 | 第153-159页 | 
| 7.3.3 WCW原煤焦在加压条件下非等温气化时的气体生成行为 | 第159-164页 | 
| 7.4 本章小结 | 第164页 | 
| 参考文献 | 第164-166页 | 
| 第八章 结论与建议 | 第166-170页 | 
| 8.1 主要结论 | 第166-168页 | 
| 8.2 创新点 | 第168页 | 
| 8.3 进一步工作建议 | 第168-170页 | 
| 个人简介 | 第170页 |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成果 | 第170-174页 | 
| 致谢 | 第174-1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