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2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20页 |
1.2.1 地应力测量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1.2.2 地应力反演现状 | 第15-20页 |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20-22页 |
第2章 地应力反演基本理论 | 第22-38页 |
2.1 地应力与地应力场 | 第22-23页 |
2.2 应力测量方法 | 第23-25页 |
2.3 钻孔释放原理 | 第25-26页 |
2.4 应力场反演的方法 | 第26-31页 |
2.4.1 人工神经网络简介 | 第27页 |
2.4.2 人工神经网络的特点 | 第27-28页 |
2.4.3 BP网络算法的思路 | 第28-30页 |
2.4.4 神经网络在初始地应力场反演中的应用 | 第30-31页 |
2.5 遗传算法的基本理论 | 第31-34页 |
2.6 遗传算法的实现 | 第34-37页 |
2.6.1 生成初始化群体 | 第34页 |
2.6.2 编码 | 第34-35页 |
2.6.3 适应度函数(fitness function) | 第35-36页 |
2.6.4 遗传算子 | 第36-37页 |
2.7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3章 钻孔释放测量试验研究与数值模拟 | 第38-56页 |
3.1 花岗岩试件试验 | 第38-44页 |
3.1.1 试验准备 | 第38-40页 |
3.1.2 试验过程 | 第40-41页 |
3.1.3 试验注意事项 | 第41-42页 |
3.1.4 试验结果 | 第42-44页 |
3.2 利用数值模拟软件进行数值分析 | 第44-54页 |
3.2.1 数值模拟试验 | 第44-52页 |
3.2.2 模拟结果与室内试验对比 | 第52-53页 |
3.2.3 岩心损伤的情况 | 第53-54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54-56页 |
第4章 红透山铜矿深部采场巷道应力测量 | 第56-67页 |
4.1 基本概况 | 第56-57页 |
4.1.1 红透山铜矿概况 | 第56页 |
4.1.2 地应力场概况 | 第56-57页 |
4.2 测点选取与测试方案 | 第57-61页 |
4.2.1 应变测量设备 | 第57-59页 |
4.2.2 测点的选取 | 第59-60页 |
4.2.3 测试步骤 | 第60-61页 |
4.3 测点结果分析 | 第61-66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第5章 采场地应力场反演分析 | 第67-79页 |
5.1 反演过程 | 第67-73页 |
5.1.1 地应力场反演概述 | 第67-68页 |
5.1.2 神经网络原理 | 第68-69页 |
5.1.3 应力分量的转换 | 第69-70页 |
5.1.4 模型建立 | 第70-71页 |
5.1.5 神经网络优化参数 | 第71-73页 |
5.2 反演结果 | 第73-77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77-79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9-81页 |
6.1 结论 | 第79-80页 |
6.2 展望 | 第80-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5页 |
致谢 | 第85-86页 |
作者简介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