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基础医学论文--医用一般科学论文--生物医学工程论文

基于脑电信号的运动性疲劳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19页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2-13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17页
        1.2.1 疲劳检测研究现状第14-16页
        1.2.2 神经康复领域的疲劳研究现状第16-17页
    1.3 本文研究内容第17页
    1.4 本文结构介绍第17-19页
第二章 基于EEG信号运动性疲劳实验设计第19-32页
    2.1 引言第19页
    2.2 大脑的结构与功能分区第19-20页
    2.3 脑电信号概述第20-24页
        2.3.1 脑电信号分类第21页
        2.3.2 脑电信号采集第21-23页
        2.3.3 脑电信号的预处理及分析方法第23-24页
    2.4 运动性疲劳概述第24-26页
        2.4.1 疲劳的概念与分类第24页
        2.4.2 疲劳测评方法第24-26页
    2.5 疲劳对认知功能的影响第26-27页
    2.6 重复性前臂运动实验设计第27-31页
        2.6.1 实验对象与实验设备第27-29页
        2.6.2 实验范式第29-30页
        2.6.3 实验数据集描述第30-31页
    2.7 本章小结第31-32页
第三章 基于因果关系分析的运动性疲劳研究第32-53页
    3.1 引言第32-33页
    3.2 因果关系理论基础第33-40页
        3.2.1 线性回归模型第33-35页
        3.2.2 格兰杰因果关系理论第35-38页
        3.2.3 新因果关系理论第38-40页
    3.3 数据处理第40-41页
        3.3.1 数据预处理第40页
        3.3.2 脑区选择第40-41页
    3.4 运动性疲劳的因果关系分析第41-45页
        3.4.1 因果值计算第41-42页
        3.4.2 运动性疲劳的时域分析第42-43页
        3.4.3 运动性疲劳的频域分析第43-45页
        3.4.4 时频域分析小结第45页
    3.5 两种因果关系法的比较第45-51页
        3.5.1 一致性分析第45-46页
        3.5.2 时域比较第46-47页
        3.5.3 频域比较第47-51页
        3.5.4 两种因果方法比较小结第51页
    3.6 本章小结第51-53页
第四章 基于相位同步的运动性疲劳检测研究第53-60页
    4.1 引言第53页
    4.2 脑电信号的相位同步第53-55页
        4.2.1 希尔伯特变换第54页
        4.2.2 锁相值第54-55页
    4.3 分类算法第55-57页
        4.3.1 逻辑回归分类算法第55页
        4.3.2 随机森林第55-56页
        4.3.3 支持向量机第56-57页
    4.4 运动性疲劳检测第57-59页
        4.4.1 数据准备第57页
        4.4.2 疲劳检测模型第57-58页
        4.4.3 结果分析第58-59页
    4.5 本章小结第59-60页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第60-62页
    5.1 全文总结第60-61页
    5.2 展望第61-62页
致谢第62-63页
参考文献第63-69页
附录第69-70页
详细摘要第70-73页

论文共7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无线通信中小型化、多频宽带天线的研究
下一篇:基于强化学习的自适应调制编码技术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