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引言 | 第9-11页 |
临床研究方案 | 第11-17页 |
1.病例选择和分组 | 第11-13页 |
1.1 病例来源 | 第11页 |
1.2 桡骨远端骨折诊断标准 | 第11页 |
1.3 依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制定气滞血瘀中医证型诊断标准 | 第11页 |
1.4 桡骨远端骨折AO分型 | 第11页 |
1.5 病例纳入标准 | 第11-12页 |
1.6 病例排除标准 | 第12页 |
1.7 剔除病例标准 | 第12页 |
1.8 实验分组 | 第12-13页 |
1.9 签署同意书(见附录 C) | 第13页 |
2.治疗方法 | 第13-15页 |
2.1 常规治疗 | 第13-14页 |
2.2 实验组治疗 | 第14-15页 |
2.3 对照组治疗 | 第15页 |
2.4 疗程规定及复查时间 | 第15页 |
3.观察指标 | 第15-16页 |
3.1 一般情况 | 第15页 |
3.2 疼痛评分 | 第15页 |
3.3 肿胀指数 | 第15-16页 |
3.4 X线骨痂评分 | 第16页 |
3.5 腕关节功能情况 | 第16页 |
3.6 安全性监测 | 第16页 |
4.统计学处理 | 第16-17页 |
实验结果 | 第17-24页 |
1.实验前性别、年龄、骨折类型可比性分析 | 第17-18页 |
2.临床疗效分析 | 第18-20页 |
3.两组不同阶段治疗疗效对比图 | 第20-23页 |
4.两组安全性监测结果 | 第23-24页 |
讨论 | 第24-30页 |
1.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方法及并发症 | 第24-26页 |
1.1 治疗方法 | 第24-25页 |
1.2 并发症 | 第25-26页 |
2.中药对骨折愈合的研究 | 第26页 |
3.跌打促愈颗粒组方依据 | 第26-27页 |
4.跌打促愈颗粒现代药理研究 | 第27-28页 |
5.跌打促愈颗粒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疗效评价 | 第28-29页 |
6.不足之处与展望 | 第29-30页 |
结论 | 第30-31页 |
致谢 | 第31-32页 |
参考文献 | 第32-36页 |
附录 | 第36-39页 |
综述 | 第39-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