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引言 | 第10-14页 |
一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二 研究目的 | 第10-11页 |
三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一)理论意义 | 第11页 |
(二)实践意义 | 第11页 |
四 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五 论文框架 | 第12-14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4-20页 |
一 概念界定 | 第14-17页 |
(一)主位 | 第14-16页 |
(二)主位推进模式 | 第16-17页 |
二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7-20页 |
(一)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7-18页 |
(二)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8-19页 |
(三)对已有研究的思考 | 第19-20页 |
第二章 主位推进模式应用于高中英语写作的研究设计 | 第20-24页 |
一 研究目的 | 第20页 |
二 实验对象 | 第20页 |
三 实验方法 | 第20页 |
四 实验步骤描述 | 第20-21页 |
五 实验前测试 | 第21页 |
六 实验后测试 | 第21页 |
七 问卷调查分析 | 第21-22页 |
八 数据收集 | 第22-24页 |
第三章 主位推进模式应用于高中英语写作的实验过程 | 第24-34页 |
一 介绍主位和主位推进模式 | 第24-27页 |
(一)介绍主位和述位的概念与主位的类型 | 第24-25页 |
(二)介绍主位推进模式 | 第25-27页 |
二 主位推进分析练习 | 第27-28页 |
三 衔接技巧训练 | 第28-30页 |
(一)教授标记性主位、句项主位和复项主位 | 第28页 |
(二)教授主位延续型、派生型和框架型的主位推进模式 | 第28-30页 |
四 写作训练 | 第30-34页 |
(一)整体构思确定基本结构 | 第30页 |
(二)段落展开,并注意句子间主位关系的衔接 | 第30页 |
(三)优秀范文展示 | 第30-34页 |
第四章 主位推进应用于高中英语写作的数据分析和讨论 | 第34-42页 |
一 前测数据分析 | 第34-35页 |
二 后测数据分析 | 第35-36页 |
三 控制组实验前后内部比较分析 | 第36页 |
四 实验组实验前后内部比较分析 | 第36-37页 |
五 主位和主位推进模式的使用频率分析 | 第37-39页 |
六 实验组前测和后测问卷调查分析 | 第39-42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42-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8页 |
附录 1 | 第48-50页 |
附录 2 | 第50-52页 |
附录 3 | 第52-54页 |
附录 4 | 第54-56页 |
附录 5 | 第56-5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58-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
附件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