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电自动化系统在郑州试点区域的规划及应用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7页 |
1.1 本课题研究背景 | 第9页 |
1.2 本课题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3 国内外配电自动化理论研究动态 | 第10-11页 |
1.3.1 国外配电自动化研究动态 | 第10-11页 |
1.3.2 国内配电自动化研究动态 | 第11页 |
1.4 试点区域配电自动化情况分析 | 第11-16页 |
1.4.1 试点区配网基本情况 | 第11-14页 |
1.4.2 试点区配电自动化现状分析 | 第14-15页 |
1.4.3 试点区域存在的问题 | 第15-16页 |
1.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第2章 配电自动化系统结构分析与设计 | 第17-24页 |
2.1 引言 | 第17页 |
2.2 配电自动化的概念 | 第17-18页 |
2.3 配电自动化系统结构分析与设计 | 第18-21页 |
2.3.1 国内外配电自动化系统结构分析 | 第18-19页 |
2.3.2 配电自动化系统典型结构 | 第19-20页 |
2.3.3 高新区配电自动化系统整体结构设计 | 第20-21页 |
2.4 郑州配电自动化系统组成模式 | 第21-23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第3章 配电终端规划设计方案 | 第24-29页 |
3.1 引言 | 第24页 |
3.2 配电设备规划设计方案 | 第24-25页 |
3.3 配电终端规划设计方案 | 第25-28页 |
3.3.1 配电终端整体规划原则 | 第25-26页 |
3.3.2 配电终端技术功能要求 | 第26-27页 |
3.3.3 配电终端性能技术要求 | 第27页 |
3.3.4 配电终端选型建议 | 第27-28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4章 配电主站系统及信息集成规划方案 | 第29-41页 |
4.1 引言 | 第29页 |
4.2 配电自动化主站设计基本要求 | 第29-30页 |
4.3 配电自动化主站软硬件和功能设计 | 第30-36页 |
4.3.1 配电自动化主站软件基础设计 | 第30-31页 |
4.3.2 配电自动化主站功能要求 | 第31-36页 |
4.4 配电自动化主站硬件配置 | 第36-37页 |
4.5 配电自动化系统信息集成整合方案 | 第37-40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5章 配电通信系统及信息安全技术方案 | 第41-49页 |
5.1 引言 | 第41页 |
5.2 通信系统设计基本要求 | 第41-43页 |
5.3 通信系统结构规划 | 第43-44页 |
5.4 通信平台规划设计方案 | 第44-46页 |
5.5 配电自动化系统信息安全防护实现方案 | 第46-48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6章 郑州配电自动化系统应用管理 | 第49-61页 |
6.1 引言 | 第49页 |
6.2 当前郑州地区配电自动化应用情况 | 第49-50页 |
6.3 配电自动化系统运维管理 | 第50-51页 |
6.4 配电自动化系统特色及亮点 | 第51-53页 |
6.5 配电自动化系统效益分析 | 第53-55页 |
6.6 系统应用管理建议 | 第55-60页 |
6.6.1 自愈功能研究的实施方案 | 第55-56页 |
6.6.2 与EMS系统信息交互的完善方案 | 第56-57页 |
6.6.3 提高运维能力的建议 | 第57-58页 |
6.6.4 改善主站功能 | 第58页 |
6.6.5 拓宽配电自动化系统功能 | 第58-60页 |
6.7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1-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
作者简介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