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10-18页 |
1.1 植物角质膜研究现状 | 第10-14页 |
1.1.1 植物角质膜的分布、形成、结构和成分 | 第10-12页 |
1.1.2 植物角质膜主要成分——蜡质 | 第12-14页 |
1.1.3 植物角质膜的生物学功能 | 第14页 |
1.2 植物角质膜渗透性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2.1 植物角质膜的渗透机制 | 第14-16页 |
1.2.2 影响植物角质膜渗透性的因素 | 第16页 |
1.2.3 植物角质膜渗透性在环境污染方面的应用 | 第16页 |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6-17页 |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17-18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7页 |
1.4.2 技术路线 | 第17-18页 |
2 植物角质膜脱离方法的确定 | 第18-24页 |
2.1 材料和方法 | 第18-20页 |
2.1.1 果胶酶/纤维素酶法 | 第19页 |
2.1.2 ZnCl_2/HCl法 | 第19页 |
2.1.3 草酸/草酸铵法 | 第19页 |
2.1.4 CrO_3法 | 第19-20页 |
2.2 结果与分析 | 第20-23页 |
2.3 小结 | 第23-24页 |
3 植物角质膜渗透性测定 | 第24-28页 |
3.1 材料和方法 | 第25-26页 |
3.1.1 样品采集 | 第25页 |
3.1.2 植物角质膜的脱离 | 第25页 |
3.1.3 植物角质膜水分渗透性的测定 | 第25-26页 |
3.2 植物角质膜渗透系数的计算 | 第26-27页 |
3.3 数据处理 | 第27-28页 |
4 植物叶片上下角质层渗透性比较 | 第28-33页 |
4.1 材料与方法 | 第28-29页 |
4.1.1 样品采集 | 第28-29页 |
4.1.2 植物角质膜的脱离 | 第29页 |
4.1.3 植物角质膜水分渗透性的测定 | 第29页 |
4.2 结果与分析 | 第29-32页 |
4.3 小结 | 第32-33页 |
5 植物叶片角质膜渗透性的时空变化 | 第33-49页 |
5.1 材料与方法 | 第33页 |
5.1.1 样品采集 | 第33页 |
5.1.2 植物角质膜的脱离 | 第33页 |
5.1.3 植物角质膜水分渗透性的测定 | 第33页 |
5.2 结果与分析 | 第33-47页 |
5.2.1 不同时间各采样点 72h失水量 | 第33-38页 |
5.2.2 不同时间各采样点 72h渗透系数 | 第38-42页 |
5.2.3 植物叶片角质膜渗透性时间变化 | 第42-44页 |
5.2.4 植物叶片角质膜渗透性空间变化 | 第44-47页 |
5.3 讨论 | 第47页 |
5.4 小结 | 第47-49页 |
6 植物叶片角质膜渗透性对环境的响应 | 第49-59页 |
6.1 西安的气候特征 | 第49页 |
6.2 西安的空气质量特征 | 第49-54页 |
6.2.1 不同地点空气污染物特征 | 第49-52页 |
6.2.2 不同月份空气污染物特征 | 第52-54页 |
6.3 植物叶片角质膜渗透性与气候的关系 | 第54页 |
6.4 植物叶片角质膜渗透性与空气质量的关系 | 第54-57页 |
6.4.1 各月份植物角质膜渗透系数与空气污染的关系 | 第54页 |
6.4.2 各采样点植物角质膜渗透系数与空气污染的关系 | 第54-57页 |
6.5 讨论 | 第57页 |
6.6 小结 | 第57-59页 |
7 结论与展望 | 第59-61页 |
7.1 结论 | 第59-60页 |
7.2 展望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7页 |
附录 | 第67-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