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射频技术城市道路车辆信息采集终端的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7页 |
·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1页 |
·射频识别技术简介 | 第11-13页 |
·射频识别技术发展现状 | 第11-12页 |
·射频识别系统的分类 | 第12-13页 |
·射频识别技术的防碰撞机制 | 第13页 |
·RFID 标准简介 | 第13-16页 |
·电子产品编码标准 | 第14页 |
·通信标准 | 第14页 |
·频率标准 | 第14-15页 |
·我国的RFID 标准现状 | 第15-16页 |
·课题主要工作 | 第16-17页 |
第二章 射频识别(RFID)系统分析 | 第17-26页 |
·射频识别的相关物理学基础 | 第17-22页 |
·场的概念 | 第17-19页 |
·耦合与数据传输 | 第19-22页 |
·射频识别系统构成 | 第22-23页 |
·RFID 系统工作原理 | 第23-24页 |
·RFID 系统的通信基础 | 第24-26页 |
·信号调制 | 第24-26页 |
第三章 车辆信息采集终端硬件系统设计 | 第26-39页 |
·主控芯片的选择 | 第26-28页 |
·射频通信模块的选择 | 第28-30页 |
·RMU900 应用电路设计 | 第29-30页 |
·天线的选择 | 第30-31页 |
·电源管理 | 第31-32页 |
·射频电子标签的选择 | 第32-37页 |
·ISO18000-6C 标准简介 | 第32页 |
·电子标签数据存储空间概述 | 第32-34页 |
·数据锁存/解锁 | 第34-35页 |
·LOCK 指令 | 第35-37页 |
·通信接口设计 | 第37-38页 |
·串行通信的原理 | 第37页 |
·串口通信设计 | 第37-38页 |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四章 车辆信息采集终端通信协议设计 | 第39-51页 |
·数据包格式 | 第39-40页 |
·SOF | 第39页 |
·LENGTH | 第39页 |
·CMD | 第39-40页 |
·STATUS | 第40页 |
·PAYLOAD | 第40页 |
·CRC-16 | 第40页 |
·EOF | 第40页 |
·命令定义 | 第40-50页 |
·询问状态 | 第40-41页 |
·读取功率设置 | 第41-42页 |
·设置功率 | 第42-43页 |
·打开功放 | 第43页 |
·关闭功放 | 第43页 |
·读取频率设置 | 第43-44页 |
·设置频率 | 第44页 |
·识别标签(单标签识别) | 第44-45页 |
·识别标签(防碰撞识别) | 第45-46页 |
·停止识别标签 | 第46页 |
·读取标签数据 | 第46-47页 |
·写入标签数据 | 第47-48页 |
·擦除标签数据 | 第48-49页 |
·锁定标签 | 第49页 |
·韦根识别 | 第49-50页 |
·通信协议的应用 | 第50页 |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五章 车辆信息采集终端软件系统设计 | 第51-63页 |
·软件整体结构 | 第51-52页 |
·主程序 | 第52-56页 |
·主程序工作流程 | 第53页 |
·主程序源程序代码 | 第53-54页 |
·7 段数码管显示程序 | 第54-55页 |
·串口的初始化 | 第55-56页 |
·RMU900 功能程序 | 第56-59页 |
·中断服务程序 | 第59-60页 |
·防冲突设计 | 第60-62页 |
·防冲突算法规则 | 第61页 |
·防冲突指令格式 | 第61-62页 |
·防冲突算法的实现 | 第62页 |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第六章 系统安全性探讨 | 第63-67页 |
·RFID 系统的安全风险 | 第63-64页 |
·RFID 攻击方法的讨论 | 第64页 |
·RFID 系统面临的隐私威胁 | 第64-65页 |
·RFID 系统的安全技术 | 第65页 |
·物理方法 | 第65页 |
·加密技术 | 第65页 |
·系统整体测试 | 第65-67页 |
·系统硬件测试 | 第66页 |
·系统软件测试 | 第66页 |
·系统性能分析 | 第66-67页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0页 |
附录A 车辆信息采集终端全图 | 第70-71页 |
攻读硕士生期间所发表论文 | 第71-72页 |
致谢 | 第72-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