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符号对照表 | 第17-18页 |
缩略语对照表 | 第18-2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22-34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22-23页 |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 | 第23-31页 |
1.2.1 传统可重构天线研究概况 | 第23-29页 |
1.2.2 基于电磁超材料的可重构天线研究概况 | 第29-31页 |
1.3 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及内容安排 | 第31-34页 |
1.3.1 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 | 第31-32页 |
1.3.2 论文的内容安排 | 第32-34页 |
第二章 电磁超材料基本理论 | 第34-42页 |
2.1 引言 | 第34页 |
2.2 电磁超表面结构 | 第34-38页 |
2.3 蘑菇型电磁带隙结构 | 第38-41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三章 基于电磁超表面覆层的宽带圆极化天线和极化可重构天线研究 | 第42-64页 |
3.1 引言 | 第42-43页 |
3.2 基于电磁超表面覆层的宽带圆极化天线 | 第43-50页 |
3.2.1 天线结构和工作原理 | 第43-46页 |
3.2.2 天线参数分析 | 第46-48页 |
3.2.3 天线仿真和测量结果 | 第48-50页 |
3.3 基于电磁超表面覆层的极化可重构天线1 | 第50-59页 |
3.3.1 天线结构和工作原理 | 第51-54页 |
3.3.2 天线参数分析 | 第54-57页 |
3.3.3 天线仿真和测量结果 | 第57-59页 |
3.4 基于电磁超表面覆层的极化可重构天线2 | 第59-63页 |
3.4.1 天线结构和工作原理 | 第59-61页 |
3.4.2 天线仿真结果 | 第61-63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第四章 基于矩形蘑菇型覆层的双频线极化天线及方向图可重构天线研究 | 第64-76页 |
4.1 引言 | 第64-65页 |
4.2 基于矩形蘑菇型覆层的双频线极化天线 | 第65-71页 |
4.2.1 天线结构和工作原理 | 第65-67页 |
4.2.2 天线参数分析 | 第67-69页 |
4.2.3 天线仿真和测量结果 | 第69-71页 |
4.3 基于矩形蘑菇型覆层的方向图可重构天线 | 第71-75页 |
4.3.1 天线结构和覆层随开关变化的情况 | 第71-74页 |
4.3.2 天线仿真结果 | 第74-75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75-76页 |
第五章 基于电磁超材料的天线阵列研究 | 第76-88页 |
5.1 引言 | 第76-77页 |
5.2 阵列天线理论 | 第77-79页 |
5.3 基于电磁超表面覆层的圆极化天线阵列 | 第79-83页 |
5.3.1 阵列结构和参数 | 第79-80页 |
5.3.2 阵列不扫描特性分析 | 第80-81页 |
5.3.3 阵列扫描特性分析 | 第81-83页 |
5.4 基于矩形蘑菇型覆层的双频线极化天线阵列 | 第83-85页 |
5.4.1 阵列结构和参数 | 第83页 |
5.4.2 阵列不扫描特性分析 | 第83-85页 |
5.4.3 阵列扫描特性分析 | 第85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85-88页 |
第六章 基于高阻抗表面的频率可重构天线研究 | 第88-120页 |
6.1 引言 | 第88-89页 |
6.2 频率可重构单元设计 | 第89-94页 |
6.2.1 可重构开关减少设计 | 第89-92页 |
6.2.2 天线单元加载反射板优化设计 | 第92-94页 |
6.3 双频高阻抗表面及加载可重构天线设计 | 第94-102页 |
6.3.1 双频高阻抗表面设计 | 第94-96页 |
6.3.2 双频高阻抗表面参数分析 | 第96-98页 |
6.3.3 理想开关天线加载高阻抗表面设计 | 第98-101页 |
6.3.4 实际开关加载高阻抗表面设计 | 第101-102页 |
6.4 宽带馈电网络设计 | 第102-104页 |
6.5 加载高阻抗表面的可重构2×2天线阵列设计 | 第104-108页 |
6.5.1 X波段-Ku波段可重构2×2天线阵列设计 | 第104-106页 |
6.5.2 Ku波段-Ka波段可重构2×2天线阵列设计 | 第106-108页 |
6.6 8×16天线阵列设计和仿真 | 第108-118页 |
6.6.1 无反射板的可重构天线阵列研究 | 第108-111页 |
6.6.2 基于PEC反射板的可重构天线阵列研究 | 第111-115页 |
6.6.3 基于高阻抗表面的可重构天线阵列研究 | 第115-118页 |
6.7 本章小结 | 第118-120页 |
第七章 总结和展望 | 第120-124页 |
7.1 研究总结 | 第120-121页 |
7.2 研究展望 | 第121-124页 |
参考文献 | 第124-136页 |
致谢 | 第136-138页 |
作者简介 | 第138-13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