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6页 |
1.1 课题背景及其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9-11页 |
1.1.1 课题背景 | 第9-10页 |
1.1.2 课题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1-14页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1-12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2.3 国内外文献综述的简析 | 第13-14页 |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其方法 | 第14-16页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1.3.2 主要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第2章 卡利尼克斯资本主义批判理论的产生背景及当代影响 | 第16-22页 |
2.1 卡利尼克斯资本主义批判理论的社会背景 | 第16-17页 |
2.2 卡利尼克斯资本主义批判理论的理论渊源 | 第17-19页 |
2.2.1 继承马克思的批判精神 | 第17-18页 |
2.2.2 追随阿尔都塞与托洛茨基的思想 | 第18-19页 |
2.2.3 承袭英国左翼政党社会工人党的党派思想 | 第19页 |
2.3 卡利尼克斯资本主义批判理论的当代影响 | 第19-21页 |
2.3.1 当代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西方代表人物 | 第19-20页 |
2.3.2 推动反资本主义运动 | 第20页 |
2.3.3 具有一定的后现代价值 | 第20-21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1-22页 |
第3章 卡利尼克斯资本主义批判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评析 | 第22-34页 |
3.1 揭示资本主义制度下的不平等 | 第22-25页 |
3.1.1 收入与社会地位的不平等 | 第23页 |
3.1.2 阶级分化与固化 | 第23-24页 |
3.1.3 政府模糊不平等问题 | 第24页 |
3.1.4 工人阶级革命捍卫平等 | 第24-25页 |
3.2 抵制市场经济与金融体系导致的全球不稳定性 | 第25-27页 |
3.2.1 经济危机周而复始 | 第25-26页 |
3.2.2 新兴市场金融体系脆弱 | 第26页 |
3.2.3 社会过度商品化 | 第26-27页 |
3.3 揭露政治局势动荡与生态环境恶化 | 第27-28页 |
3.3.1 地缘政治动荡全球政治局势 | 第27页 |
3.3.2 竞争与剥削恶化生态环境 | 第27-28页 |
3.4 反对第三条道路与提出民主计划的社会主义制度 | 第28-30页 |
3.4.1 抨击第三条道路 | 第28-29页 |
3.4.2 捍卫工人阶级革命主体地位 | 第29-30页 |
3.4.3 提倡民主计划的社会主义制度 | 第30页 |
3.5 卡利尼克斯资本主义批判理论评析 | 第30-33页 |
3.5.1 卡利尼克斯资本主义批判理论的特点与价值 | 第30-31页 |
3.5.2 卡利尼克斯资本主义批判理论的局限性 | 第31-33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4章 卡利尼克斯资本主义批判理论思想的启示 | 第34-49页 |
4.1 发扬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 | 第34-37页 |
4.1.1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时代意义 | 第34-35页 |
4.1.2 马克思理论价值的实现途径 | 第35-37页 |
4.2 防范金融风险与其对意识形态的影响 | 第37-39页 |
4.2.1 金融全球化的演进与特征 | 第37-38页 |
4.2.2 防范金融全球化风险 | 第38-39页 |
4.2.3 防范金融化对日常生活价值观念的渗透 | 第39页 |
4.3 理性看待平等与发展的关系 | 第39-42页 |
4.3.1 平等与发展互为矛盾 | 第40-41页 |
4.3.2 建立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平等观 | 第41-42页 |
4.4 发挥公有制下市场经济体制的优越性 | 第42-48页 |
4.4.1 公有制与私有制下市场经济区别 | 第43-44页 |
4.4.2 公有制与市场结合的优势 | 第44-45页 |
4.4.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现存不足 | 第45-47页 |
4.4.4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 第47-48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结论 | 第49-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5页 |
致谢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