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8页 |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9页 |
1.2 N_2O的主要来源 | 第9-10页 |
1.3 流化床内N_2O的排放及其影响因素 | 第10-11页 |
1.3.1 温度的影响 | 第10页 |
1.3.2 过量空气系数的影响 | 第10页 |
1.3.3 脱硫剂的影响 | 第10页 |
1.3.4 燃料性质的影响 | 第10-11页 |
1.3.5 还原剂NH_3的影响 | 第11页 |
1.4 催化脱除N_2O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6页 |
1.4.1 贵金属催化剂 | 第12页 |
1.4.2 金属氧化物催化剂 | 第12-13页 |
1.4.3 沸石类催化剂 | 第13页 |
1.4.4 其它种类催化剂 | 第13-14页 |
1.4.5 催化剂理论研究 | 第14-16页 |
1.5 催化脱除N_2O存在的问题 | 第16页 |
1.6 本文研究目的及内容 | 第16-18页 |
第2章 实验方案和理论研究方法 | 第18-25页 |
2.1 引言 | 第18页 |
2.2 共沉淀法制备Fe_2O_3/Al_2O_3催化剂 | 第18-20页 |
2.2.1 共沉淀法简介 | 第18页 |
2.2.2 Fe_2O_3/Al_2O_3催化剂的制备 | 第18-20页 |
2.2.2.1 实验仪器 | 第18-19页 |
2.2.2.2 实验药品 | 第19页 |
2.2.2.3 制备过程 | 第19-20页 |
2.3 搭建小型流化床实验台 | 第20-21页 |
2.4 催化剂的表征 | 第21-22页 |
2.4.1 比表面积分析BET | 第21-22页 |
2.4.2 XRD表征 | 第22页 |
2.4.3 微观形貌分析SEM | 第22页 |
2.4.4 程序升温还原分析TPR | 第22页 |
2.5 催化剂的催化活性指标 | 第22-23页 |
2.5.1 催化活性 | 第22-23页 |
2.5.2 其它性能指标 | 第23页 |
2.6 理论研究方法 | 第23-24页 |
2.7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第3章 Fe_2O_3/Al_2O_3催化剂性能研究 | 第25-31页 |
3.1 引言 | 第25页 |
3.2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25-30页 |
3.2.1 Fe_2O_3催化剂的物理化学性质 | 第25-27页 |
3.2.2 Fe_2O_3/Al_2O_3催化剂的制备 | 第27-28页 |
3.2.3 催化剂的还原性能 | 第28-29页 |
3.2.4 催化剂活性评价 | 第29-30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4章 N_2O在Fe_2O_3/Al_2O_3表面催化反应的研究 | 第31-41页 |
4.1 N_2O和Fe_2O_3(1-12)表面的相互作用 | 第31-34页 |
4.1.1 计算模型和参数设置 | 第31页 |
4.1.2 结果与分析 | 第31-34页 |
4.2 N_2O和Fe_2O_3/Al_2O_3(001)表面的相互作用 | 第34-40页 |
4.2.1 计算模型和参数的设置 | 第34页 |
4.2.2 N_2O在Fe_2O_3/Al_2O_3表面的反应 | 第34-37页 |
4.2.3 N_2O-O在Fe_2O_3/Al_2O_3表面的反应 | 第37-40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41-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第47-48页 |
致谢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