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医临床学论文--外治法(物理疗法)论文--推拿、按摩、捏积论文

手穴按摩疗法促进结直肠癌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随机对照研究

中文摘要第2-4页
英文摘要第4-5页
引言第8-9页
1.研究方法第9-18页
    1.1 技术路线第9-10页
    1.2 课题设计第10-11页
        1.2.1 总体设计第10页
        1.2.2 随机第10页
        1.2.3 对照第10页
        1.2.4 盲法第10-11页
        1.2.5 样本量估计第11页
    1.3 病例选择第11-13页
        1.3.1 诊断标准第11-12页
        1.3.2 纳入标准第12页
        1.3.3 排除标准第12页
        1.3.4 剔除脱落标准第12-13页
        1.3.5 终止试验的标准第13页
    1.4 治疗方法第13-14页
        1.4.1 对照组(常规护理)第13页
        1.4.2 治疗组(常规护理+手穴按摩)第13-14页
    1.5 观测指标第14-16页
        1.5.1 基线指标第14-15页
        1.5.2 疗效指标第15页
        1.5.3 观测时点第15-16页
    1.6 疗效评价第16页
    1.7 数据的管理及统计分析第16-17页
        1.7.1 数据的管理第16页
        1.7.2 统计与分析第16-17页
    1.8 质量控制第17-18页
2 临床资料第18-21页
    2.1 病例来源第18页
    2.2 基线比较第18-21页
        2.2.1 两组性别基线比较第18-19页
        2.2.2 两组年龄基线比较第19页
        2.2.3 两组肿瘤部位基线比较第19-20页
        2.2.4 两组TNM分期基线比较第20页
        2.2.5 两组手术方式基线比较第20页
        2.2.6 两组手术时长基线比较第20-21页
3 研究结果第21-26页
    3.1 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比较第21-22页
    3.2 术后首次肛门排便时间比较第22页
    3.3 腹胀痛评分比较第22-24页
    3.4 胃肠反应评分比较第24-26页
4 讨论第26-48页
    4.1 现代医学对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的认识第26-31页
        4.1.1 概念第26页
        4.1.2 发病机制的研究第26-29页
        4.1.3 现代医学对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的治疗第29-31页
    4.2 中医学对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的认识第31-37页
        4.2.1 病名探究第31-32页
        4.2.2 病因病机第32-33页
        4.2.3 中医对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的治疗第33-37页
    4.3 对手针疗法的理论认识第37-39页
        4.3.1 手针疗法的起源和发展第37-38页
        4.3.2 手针理论的机理第38-39页
    4.4 研究方法的讨论第39-42页
        4.4.1 剔除标准的选择第39页
        4.4.2 治疗介入时机第39-40页
        4.4.3 穴位按摩方式的选择第40页
        4.4.4 疗效指标的选择第40-42页
    4.5 疗效讨论第42-48页
        4.5.1 基线分析第42-43页
        4.5.2 疗效结果分析第43-44页
        4.5.3 疗效机理分析第44-48页
结论第48-49页
问题与展望第49-50页
致谢第50-51页
参考文献第51-60页
附件第60-68页
    附件一:临床试验知情同意书第60-62页
    附件二:病历资料表第62-63页
    附件三:观察指标第63-64页
    附录四:结直肠癌TNM分期第64-67页
    附录五:在学期间发表论文情况第67-68页

论文共6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针刺手足阳明经治疗面瘫的疗效观察
下一篇:楂曲平胃散加味联合穴位埋线治疗脂溢性脱发(脾胃湿热型)的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