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飞行安全类犯罪若干疑难问题比较研究
摘要 | 第2-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导言 | 第7-12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7-8页 |
二、文献综述 | 第8-10页 |
三、研究价值及意义 | 第10页 |
四、主要研究方法 | 第10页 |
五、论文结构 | 第10-11页 |
六、创新及不足 | 第11-12页 |
第一章 涉飞行安全类犯罪概述 | 第12-21页 |
第一节 本类犯罪的概念、特征和范围 | 第12-13页 |
第二节 本类犯罪中的航空器 | 第13-21页 |
一、航空器的概念 | 第14页 |
二、航空器的种类 | 第14-17页 |
三、航空器的状态 | 第17-21页 |
第二章 涉飞行安全类犯罪的主体 | 第21-24页 |
第一节 一般主体与特殊主体 | 第21-22页 |
第二节 航空器内人员与航空器外人员 | 第22-24页 |
第三章 涉飞行安全类犯罪的行为 | 第24-31页 |
第一节 暴力 | 第24-27页 |
一、暴力的对象 | 第24-26页 |
二、暴力的程度 | 第26-27页 |
第二节 胁迫和其他方法 | 第27-29页 |
一、胁迫的认定——压制对方反抗 | 第27-29页 |
二、其他方法的认定——排除他人反抗 | 第29页 |
第三节 违反规章制度 | 第29-31页 |
一、规章制度的范围 | 第29页 |
二、违反规章制度的认定 | 第29-31页 |
第四章 涉飞行安全类犯罪的罪过 | 第31-33页 |
第一节 关于故意 | 第31-32页 |
第二节 关于过失 | 第32-33页 |
第五章 涉飞行安全类犯罪的既遂 | 第33-36页 |
第一节 行为犯 | 第33-34页 |
第二节 危险犯 | 第34-35页 |
第三节 结果犯 | 第35-36页 |
结语 | 第36-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39页 |
后记 | 第39-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