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交通运输经济论文--旅游经济论文--中国旅游事业论文

旅游资源整合评价分类方法与指标体系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8页
第1章 绪论第8-14页
   ·选题背景及意义第8-9页
     ·研究背景第8-9页
     ·研究意义第9页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9-12页
     ·旅游资源分类与评价的理论与实践第9-10页
     ·旅游资源分类方法研究成果第10-11页
     ·旅游资源评价方法研究成果第11页
     ·整合评价研究现状第11-12页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第12-13页
     ·研究方法第12页
     ·技术路线第12-13页
   ·本文的特色和创新之处第13-14页
第2章 旅游资源整合评价内涵、理论源流和特性解析第14-20页
   ·旅游资源整合评价概念的提出第14-15页
   ·旅游资源整合评价的理论源流第15-17页
     ·旅游资源学第15-16页
     ·系统学第16-17页
     ·归纳法第17页
   ·旅游资源整合评价的概念界定第17-18页
   ·旅游资源整合评价的特性解析第18-20页
     ·动态性第18页
     ·滚动性第18-19页
     ·尺度限定性第19-20页
第3章 旅游资源整合评价分类体系的构建第20-24页
   ·基于规划导向的旅游资源分类方法第20页
   ·从系统学探索资源之间、资源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论第20-21页
   ·运用归纳法重构旅游资源分类第21页
   ·构建旅游资源整合评价多维分类体系第21-22页
   ·旅游资源分类方法对比研究第22-24页
第4章 旅游资源整合评价体系的旅游资源类型第24-31页
   ·独立体旅游资源第24-26页
     ·概念界定第24-25页
     ·属性第25页
     ·案例分析第25-26页
   ·主辅体旅游资源第26-27页
     ·概念界定第26页
     ·属性第26-27页
     ·案例分析第27页
   ·组合体旅游资源第27-29页
     ·概念界定第27-28页
     ·属性第28页
     ·案例分析第28-29页
   ·联合体旅游资源第29-31页
     ·概念界定第29页
     ·属性第29页
     ·案例分析第29-31页
第5章 旅游资源整合评价指标体系第31-56页
   ·旅游资源评价方法对比研究第31-33页
   ·旅游资源整合评价方法第33-37页
     ·德尔菲法选取评价因子第33页
     ·层次分析法构建评价模型第33-36页
     ·模糊数学计分法计算专家评分第36页
     ·旅游资源五等级层次格局第36-37页
   ·旅游资源整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第37-56页
     ·独立体旅游资源评价指标体系的创建第37-46页
     ·主辅体旅游资源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第46-49页
     ·组合体旅游资源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第49-52页
     ·联合体旅游资源评价指标体系的模型构建第52-56页
第6章 实证研究:以鄱阳湖旅游资源评价为例第56-62页
   ·鄱阳湖旅游资源概况第56-58页
   ·鄱阳湖旅游资源分类界定第58-59页
   ·鄱阳湖旅游资源整合评价第59-61页
   ·鄱阳湖旅游资源整合评价分析第61-62页
     ·观赏价值品位高、历史文化底蕴深第61页
     ·整体品质呈优良,山江湖城组合好第61页
     ·组合条件待提高,协调有序是方向第61-62页
第7章 结论第62-64页
   ·主要结论第62页
   ·研究不足第62-63页
   ·研究展望第63-64页
致谢第64-65页
参考文献第65-67页
附录A第67-69页
附录B第69-70页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70页

论文共7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鄱阳湖环湖区水资源供需平衡及可持续利用研究
下一篇:洱海沉积物磷形态纵向分布及有机质、酶对其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