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11-16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1-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2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2-14页 |
1.2.1 研究内容 | 第12-14页 |
1.2.2 技术路线 | 第14页 |
1.3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1.4 创新点 | 第15-16页 |
2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 第16-23页 |
2.1 区域经济一体化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2.1.1 区域经济一体化国外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2.1.2 区域经济一体化国内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2.2 产业结构变动及生态环境保护的研究现状 | 第18-20页 |
2.2.1 产业结构变动的研究现状 | 第18-19页 |
2.2.2 生态环境保护的研究现状 | 第19-20页 |
2.3 产业结构演变对环境影响的研究现状 | 第20-22页 |
2.3.1 产业结构演变对环境影响的国外研究现状 | 第20-21页 |
2.3.2 产业结构演变对环境影响的国内研究现状 | 第21-22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3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第23-27页 |
3.1 概念界定 | 第23-25页 |
3.1.1 产业结构的概念及分类 | 第23-24页 |
3.1.2 产业结构的演变趋势 | 第24页 |
3.1.3 生态环境的概念 | 第24-25页 |
3.1.4 产业结构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 第25页 |
3.2 基础理论 | 第25-26页 |
3.2.1 循环经济理论 | 第25页 |
3.2.2 生态经济学理论 | 第25-26页 |
3.2.3 产业生态学原理 | 第26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4 呼包银榆经济区三次产业演变的生态环境效应分析 | 第27-48页 |
4.1 呼包银榆经济区社会经济概况 | 第27页 |
4.2 呼包银榆经济区产业结构演变 | 第27-30页 |
4.2.1 呼包银榆经济区产业间结构变动演变 | 第27-28页 |
4.2.2 呼包银榆经济区产业结构内部变动演变 | 第28-30页 |
4.3 呼包银榆经济区生态环境质量演变 | 第30-33页 |
4.4 三次产业演变的生态环境效应分析 | 第33-46页 |
4.4.1 三次产业结构与环境效应的相关性分析 | 第33-36页 |
4.4.2 单整性检验 | 第36-37页 |
4.4.3 协整检验 | 第37-40页 |
4.4.4 产业结构变动对生态环境动态效应的脉冲响应及方差分解 | 第40-44页 |
4.4.5 生态环境效应指数测算 | 第44-46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46-48页 |
5 经济区产业结构与生态环境优化发展的对策及保障 | 第48-54页 |
5.1 产业结构和生态环境优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 第48-51页 |
5.1.1 优化产业结构,发展高效生态经济 | 第48-49页 |
5.1.2 构建循环经济体系 | 第49-51页 |
5.1.3 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 | 第51页 |
5.2 产业结构和生态环境优化发展的政策保障 | 第51-53页 |
5.2.1 制定与生态环境相协调的产业政策 | 第51-52页 |
5.2.2 大力建立技术开发体系 | 第52页 |
5.2.3 加强经济区环保监督 | 第52-53页 |
5.2.4 健全经济区生态经济发展合作机制 | 第53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结论 | 第54-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9页 |
附录A“呼包银榆”产业结构与生态环境指标原始数据 | 第59-62页 |
在学研究成果 | 第62-63页 |
致谢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