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矿业工程论文--矿山压力与支护论文--矿井支护与设备论文--回采工作面支护论文

大采高综采工作面顺槽围岩破坏特性及其支护技术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1 绪论第9-18页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第9-10页
        1.1.1 选题背景第9页
        1.1.2 研究意义第9-10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16页
        1.2.1 大采高综采面煤壁片帮第10-12页
        1.2.2 大采高综采面顺槽围岩破坏特性第12-13页
        1.2.3 大采高综采面矿压规律第13-14页
        1.2.4 大采高综采面顺槽支护技术第14-16页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第16-18页
        1.3.1 研究内容第16-17页
        1.3.2 技术路线第17-18页
2 大采高综采面煤壁片帮机理及其控制措施第18-25页
    2.1 大采高煤壁片帮机理第18-20页
        2.1.1 拉裂破坏第18-19页
        2.1.2 剪切破坏第19-20页
    2.2 煤壁片帮的主要影响因素第20-22页
        2.2.1 煤体物理力学特性对煤壁片帮的影响第20页
        2.2.2 煤层埋深对煤壁片帮的影响第20-21页
        2.2.3 采高对煤壁片帮的影响第21页
        2.2.4 支架工作阻力对煤壁片帮的影响第21页
        2.2.5 工作面回采速度与停采时间对煤壁片帮的影响第21页
        2.2.6 矿压显现对煤壁片帮的影响第21-22页
    2.3 煤壁片帮控制措施第22-23页
        2.3.1 合理控制采高第22页
        2.3.2 提高支架初撑力和工作阻力第22页
        2.3.3 采用合理有效的支护方式第22-23页
        2.3.4 提高煤体强度第23页
        2.3.5 加快工作面推进速度第23页
    2.4 小结第23-25页
3 大采高矿压显现规律及支架体系支护效果评价第25-44页
    3.1 工程及水文地质概况第25-28页
        3.1.1 2-2煤二盘区概况第25页
        3.1.2 22206综采工作面概况第25-28页
        3.1.3 22206综采工作面生产技术条件第28页
    3.2 工作面设备选型设计第28-30页
        3.2.1 设备验算与确定第28-29页
        3.2.2 主要设备参数第29-30页
    3.3 矿压现场监测方案第30-33页
        3.3.1 监测内容及断面布置第30-31页
        3.3.2 监测方法及监测频率第31-32页
        3.3.3 数据分析方法第32-33页
    3.4 矿压显现规律分析第33-42页
        3.4.1 超前矿压显现特征分析第33-35页
        3.4.2 工作面矿压显现特征分析第35-41页
        3.4.3 大小采高工作面矿压显现特征对比分析第41-42页
    3.5 支架体系支护效果评价第42页
    3.6 小结第42-44页
4 大采高综采面顺槽围岩支护设计研究第44-70页
    4.1 锚杆(索)支护理论第44-46页
        4.1.1 悬吊理论第44页
        4.1.2 组合梁理论第44-45页
        4.1.3 最大水平应力理论第45页
        4.1.4 围岩松动圈理论第45-46页
    4.2 锚杆(索)作用机理第46页
    4.3 顺槽围岩支护设计研究第46-50页
        4.3.1 经验公式计算法第46-47页
        4.3.2 围岩松动圈支护设计法第47-48页
        4.3.3 极限平衡区和非弹性区理论计算法第48-50页
    4.4 22206工作面顺槽围岩支护参数设计第50-54页
        4.4.1 顺槽围岩锚杆支护参数设计第50-53页
        4.4.2 22206顺槽支护锚杆(索)设计参数确定第53-54页
    4.5 22206顺槽支护方案可行性FLAC模拟第54-62页
        4.5.1 FLAC软件概述第54页
        4.5.2 计算工况第54-55页
        4.5.3 计算模型建立与计算参数的确定第55-57页
        4.5.4 数值模拟计算结果分析第57-62页
    4.6 现场试验第62-65页
        4.6.1 监测目的第62页
        4.6.2 监测项目第62-63页
        4.6.3 监测原则第63页
        4.6.4 监测断面布置第63-65页
    4.7 顺槽围岩变形监测结果分析第65-68页
        4.7.1 顺槽收敛量监测结果分析第65-66页
        4.7.2 顶板离层监测结果分析第66页
        4.7.3 锚杆受力监测结果分析第66-68页
    4.8 围岩支护稳定性评价第68页
    4.9 小结第68-70页
5 结语第70-71页
    5.1 结论第70页
    5.2 展望第70-71页
致谢第71-72页
参考文献第72-74页

论文共7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红柳林煤矿供电系统改造及安全可靠性研究
下一篇:残留煤柱下急斜煤层顶板破坏过程中能量演化特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