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9页 |
1.1 概述 | 第9-10页 |
1.1.1 磁性纳米复合材料 | 第9页 |
1.1.2 微流控芯片 | 第9-10页 |
1.2 微芯片毛细管电泳原理 | 第10-12页 |
1.3 微芯片的制备 | 第12-14页 |
1.3.1 无机材料 | 第12-13页 |
1.3.2 有机高分子材料 | 第13页 |
1.3.3 微芯片的加工方法 | 第13-14页 |
1.4 PDMS微芯片的表面改性及修饰 | 第14-15页 |
1.5 微流控芯片检测器 | 第15-18页 |
1.5.1 质谱检测器 | 第15-16页 |
1.5.2 光学检测器 | 第16页 |
1.5.3 电化学检测器 | 第16-18页 |
1.6 本课题的提出 | 第18-19页 |
第2章 基于分子印迹磁性聚合物固定相的微芯片毛细管电泳分离手性化合物 | 第19-31页 |
2.1 引言 | 第19-20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20-24页 |
2.2.1 试剂 | 第20页 |
2.2.2 仪器 | 第20-21页 |
2.2.3 制作PDMS微芯片 | 第21页 |
2.2.4 MIP-Fe_3O_4@PNENPs的制备 | 第21-22页 |
2.2.5 微芯片的修饰 | 第22页 |
2.2.6 碳纤维电极的制备和电渗流的测定 | 第22页 |
2.2.7 手性分离和检测的过程 | 第22-23页 |
2.2.8 分离体系的构建和分离机理 | 第23-24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24-30页 |
2.3.1 Fe_3O_4@PNENPs的表征 | 第24-26页 |
2.3.2 MIP-Fe_3O_4@PNENPs功能化微芯片上的EOF | 第26页 |
2.3.3 实验条件的优化 | 第26-28页 |
2.3.4 手性化合物的分离 | 第28-29页 |
2.3.5 定量检测 | 第29-30页 |
2.3.6 可重复性和再现性 | 第30页 |
2.4 结论 | 第30-31页 |
第3章 GO@Fe_3O_4功能化微芯片毛细管电泳分离和检测单核苷酸多态性 | 第31-43页 |
3.1 引言 | 第31-33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33-36页 |
3.2.1 试剂 | 第33-34页 |
3.2.2 仪器 | 第34页 |
3.2.3 GO@Fe_3O_4纳米片的制备 | 第34页 |
3.2.4 微芯片的修饰 | 第34页 |
3.2.5 杂交过程 | 第34-35页 |
3.2.6 电渗流的测定 | 第35页 |
3.2.7 SNPs分离和检测的过程 | 第35-36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36-42页 |
3.3.1 GO@Fe_3O_4的表征 | 第36-37页 |
3.3.2 测量GO@Fe_3O_4功能化微芯片上的EOF | 第37-38页 |
3.3.3 实验条件的优化 | 第38-39页 |
3.3.4 GO@Fe_3O_4功能化微芯片上SNPs的鉴别 | 第39-40页 |
3.3.5 GO@Fe_3O_4功能化微芯片上分别检测miR-21和sm-miR- | 第40-41页 |
3.3.6 GO@Fe_3O_4功能化微芯片上分析miR-21和sm-miR- | 第41-42页 |
3.3.7 可重复性和再现性 | 第42页 |
3.4 结论 | 第42-43页 |
第4章 结论与展望 | 第43-44页 |
4.1 结论 | 第43页 |
4.2 进一步工作的方向 | 第43-44页 |
致谢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55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