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言 | 第4-6页 |
| 中文摘要 | 第6-8页 |
| Abstract | 第8-10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4-16页 |
| 第2章 综述 | 第16-25页 |
| 2.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定义及诊断标准 | 第16页 |
| 2.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 第16-18页 |
| 2.3 内源性CO | 第18-25页 |
| 2.3.1 内源性CO的来源及生理作用 | 第18-20页 |
| 2.3.2 内源性CO与抗炎作用 | 第20-21页 |
| 2.3.3 内源性CO与心血管系统 | 第21-22页 |
| 2.3.4 内源性CO与神经系统 | 第22页 |
| 2.3.5 内源性CO与消化系统 | 第22-23页 |
| 2.3.6 内源性CO与器官移植 | 第23页 |
| 2.3.7 内源性CO与肿瘤 | 第23-24页 |
| 2.3.8 内源性CO与其他 | 第24-25页 |
| 第3章 材料与方法 | 第25-28页 |
| 3.1 研究对象 | 第25-26页 |
| 3.1.1 入选标准 | 第25-26页 |
| 3.1.2 排除标准 | 第26页 |
| 3.1.3 知情同意 | 第26页 |
| 3.1.4 分组方法 | 第26页 |
| 3.2 研究方法 | 第26-27页 |
| 3.2.1 一般资料 | 第26页 |
| 3.2.2 肺功能测定 | 第26-27页 |
| 3.2.3 动脉血COHb、PaO2、PCO2测定 | 第27页 |
| 3.3 统计学处理 | 第27-28页 |
| 第4章 结果 | 第28-33页 |
| 4.1 各组一般资料比较 | 第28-29页 |
| 4.2 实验组及对照组动脉血COHB水平比较 | 第29-30页 |
| 4.3 实验组合并呼吸衰竭及无呼吸衰竭动脉血COHB水平比较 | 第30-31页 |
| 4.4 不同严重程度实验组动脉血COHB水平比较 | 第31-33页 |
| 第5章 讨论 | 第33-36页 |
| 5.1 内源性CO与FEV1%PRED的关系 | 第33-34页 |
| 5.2 内源性CO与缺氧的关系 | 第34-35页 |
| 5.3 本文的局限性 | 第35页 |
| 5.4 内源性CO在临床研究展望 | 第35-36页 |
| 第6章 结论 | 第36-37页 |
| 参考文献 | 第37-45页 |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科研成果 | 第45-46页 |
| 致谢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