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6-18页 |
第一节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6-10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6-8页 |
二、研究目的 | 第8-9页 |
三、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第10-13页 |
一、财政透明度与地方政府融资成本 | 第10-11页 |
二、财政透明度与信用评级 | 第11-12页 |
三、信用评级与地方政府融资成本 | 第12-13页 |
四、文献评述 | 第13页 |
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3-16页 |
一、研究内容 | 第13-15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第四节 创新点 | 第16-18页 |
一、创新点一 | 第16页 |
二、创新点二 | 第16-18页 |
第二章 基本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第18-25页 |
第一节 基本概念界定 | 第18-20页 |
一、地方政府债券 | 第18-19页 |
二、财政透明度 | 第19-20页 |
三、信用评级 | 第20页 |
第二节 理论基础 | 第20-25页 |
一、“经济人”假设 | 第20-21页 |
二、风险收益均衡理论 | 第21-22页 |
三、信息不对称理论 | 第22-23页 |
四、信号传递理论 | 第23-25页 |
第三章 研究假设与研究设计 | 第25-35页 |
第一节 理论分析 | 第25-28页 |
一、财政透明度与地方政府债券融资成本 | 第25-26页 |
二、财政透明度与信用评级 | 第26-27页 |
三、财政透明度、信用评级与地方政府债券融资成本 | 第27-28页 |
第二节 研究假设 | 第28-31页 |
一、财政透明度与地方政府债券融资成本 | 第28-29页 |
二、财政透明度与信用评级 | 第29-30页 |
三、财政透明度、信用评级与地方政府融资成本 | 第30-31页 |
第三节 研究设计 | 第31-35页 |
一、变量选取 | 第31-33页 |
二、统计模型 | 第33页 |
三、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 第33-35页 |
第四章 实证检验与结果分析 | 第35-45页 |
第一节 描述性统计与分析 | 第35-36页 |
第二节 相关性分析 | 第36页 |
第三节 回归分析 | 第36-40页 |
一、财政透明度与地方政府债券融资成本关系检验 | 第37-38页 |
二、财政透明度与地方政府信用评级关系检验 | 第38-39页 |
三、财政透明度、信用评级与地方政府债券融资成本关系检验 | 第39-40页 |
第四节 稳健性检验 | 第40-44页 |
一、采用财政透明度态度得分(Fa) | 第41-42页 |
二、采用国泰君安对地方政府信用评级结果(GC) | 第42-44页 |
第五节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 第45-48页 |
第一节 主要结论 | 第45-46页 |
第二节 政策建议 | 第46-47页 |
第三节 研究不足与展望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1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51-52页 |
附录 | 第52-54页 |
第一节 政府信用评级的整体思路 | 第52-53页 |
第二节 政府信用的影响因素 | 第53-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