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方参与立法后评估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引言 | 第8-10页 |
第一章 第三方参与立法后评估的概述 | 第10-19页 |
第一节 立法后评估的内涵 | 第10-12页 |
一、立法后评估的含义 | 第10-11页 |
二、立法后评估的性质 | 第11-12页 |
第二节 第三方参与立法后评估的内涵 | 第12-19页 |
一、第三方参与立法后评估的提出 | 第12-13页 |
二、第三方与相关概念辨析 | 第13-16页 |
三、第三方参与立法后评估的含义 | 第16-17页 |
四、第三方参与立法后评估的意义 | 第17-19页 |
第二章 国内第三方参与立法后评估的实践和问题 | 第19-27页 |
第一节 国内第三方参与立法后评估的现状 | 第20-23页 |
一、受委托的评估单位的参与 | 第20-22页 |
二、专家、利益相关者、社会公众的参与 | 第22-23页 |
第二节 我国第三方参与立法后评估存在的问题 | 第23-27页 |
一、没有确立统一的评估原则保障第三方参与 | 第23-24页 |
二、受委托的第三方评估主体的资质尚未规范 | 第24页 |
三、第三方评估单位的独立性受质疑 | 第24-25页 |
四、公众参与度不高 | 第25页 |
五、对第三方评估的回应不够完善 | 第25-27页 |
第三章 域外立法后评估的第三方经验与启示 | 第27-33页 |
第一节 域外立法后评估制度中的第三方经验 | 第27-31页 |
一、重视利益相关者的意见 | 第29页 |
二、在法规评估中吸收专家的力量 | 第29-30页 |
三、公众的广泛参与 | 第30-31页 |
第二节 对我国第三方参与立法后评估的启示 | 第31-33页 |
一、仔细分派不同主体在立法后评估中的职责 | 第31-32页 |
二、充分利用专家学者的专业力量 | 第32页 |
三、引入广泛的公众参与立法后评估 | 第32-33页 |
第四章 完善第三方参与立法后评估的建议 | 第33-45页 |
第一节 确立保障第三方参与的评估原则 | 第33-35页 |
一、客观原则 | 第33页 |
二、科学原则 | 第33-34页 |
三、民主原则 | 第34页 |
四、公开原则 | 第34-35页 |
第二节 确定第三方评估主体的资质和条件 | 第35-36页 |
一、第三方的法律资质 | 第35-36页 |
二、第三方的评估条件 | 第36页 |
第三节 发展独立的第三方评估机构 | 第36-39页 |
一、独立第三方评估机构的优势 | 第36-37页 |
二、培育独立的专业评估机构 | 第37-38页 |
三、保障第三方评估机构的独立性 | 第38-39页 |
第四节 保障社会公众的参与 | 第39-40页 |
一、公众参与立法后评估的渠道 | 第39页 |
二、保障公众参与的机制 | 第39-40页 |
第五节 完善对第三方评估的回应 | 第40-45页 |
一、明确立法后评估的回应主体 | 第40-41页 |
二、规范立法后评估回应的方式 | 第41-42页 |
三、完善立法后评估回应的监督 | 第42-45页 |
结语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8页 |
致谢 | 第48-49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