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终端综合征眼部损害的相关因素研究
摘要 | 第2-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引言 | 第8-10页 |
研究对象与方法 | 第10-16页 |
1 临床资料 | 第10-11页 |
1.1 病例来源 | 第10页 |
1.2 采集时间 | 第10页 |
1.3 病例选择方法 | 第10-11页 |
1.3.1 纳入标准 | 第10页 |
1.3.2 排除标准 | 第10-11页 |
1.4 一般临床资料 | 第11页 |
2 检查仪器和方法 | 第11-14页 |
2.1 检查所用仪器及工具 | 第11页 |
2.2 检查方法 | 第11-14页 |
2.2.1 一般情况问诊 | 第11页 |
2.2.2 眼科常规检查 | 第11-12页 |
2.2.3 眼屈光检查 | 第12页 |
2.2.4 眼表微生物检查 | 第12页 |
2.2.5 泪膜检查 | 第12页 |
2.2.6 视功能检查 | 第12-14页 |
2.2.7 OSDI 评分 | 第14页 |
3 观察指标 | 第14页 |
4 统计学方法 | 第14-16页 |
结果 | 第16-21页 |
1 两组的性别分布与年龄分布 | 第16页 |
2 两组的眼表细菌种类分布 | 第16-17页 |
3 其余观察指标在两组内的分布 | 第17-20页 |
4 观察组的部分观察指标的相关性 | 第20-21页 |
讨论 | 第21-25页 |
结论 | 第25-26页 |
参考文献 | 第26-28页 |
综述 | 第28-39页 |
综述参考文献 | 第35-39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39-40页 |
缩略词表 | 第40-41页 |
附录 | 第41-45页 |
致谢 | 第45-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