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引言 | 第10-12页 |
第1章 流动人口选举权概述 | 第12-21页 |
1.1 我国流动人口概况 | 第12-14页 |
1.1.1 我国流动人口的定义 | 第12页 |
1.1.2 我国流动人口的主要类型 | 第12-14页 |
1.2 流动人口选举权的涵义与特点 | 第14-17页 |
1.2.1 流动人口选举权的涵义 | 第14-16页 |
1.2.2 流动人口选举权的特点 | 第16-17页 |
1.3 保障流动人口选举权的意义 | 第17-19页 |
1.3.1 有助于宪法的实施 | 第17页 |
1.3.2 有助于维护程序正义 | 第17-18页 |
1.3.3 有助于化解社会隔阂 | 第18页 |
1.3.4 是批准适用《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的必由之路 | 第18页 |
1.3.5 有助于流动人口参与公共事务 | 第18-19页 |
1.4 国外流动人口选举权保障的实践 | 第19-21页 |
第2章 我国流动人口选举权保障现状 | 第21-37页 |
2.1 我国流动人口选举权的保障方式 | 第21-26页 |
2.1.1 回乡参选 | 第21-22页 |
2.1.2 委托投票 | 第22-24页 |
2.1.3 异地参选 | 第24-26页 |
2.2 我国流动人口选举权保障存在的问题 | 第26-37页 |
2.2.1 流动人口参与选举积极性低 | 第26-28页 |
2.2.2 户籍制度限制流动人口参选 | 第28-31页 |
2.2.3 选举程序影响流动人口参选 | 第31-34页 |
2.2.4 流动人口选举权利救济制度缺失 | 第34-36页 |
2.2.5 当选代表无法体现全体流动人口选民意志 | 第36-37页 |
第3章 完善我国流动人口选举权保障的建议 | 第37-46页 |
3.1 调动流动人口参与选举的积极性 | 第37-39页 |
3.1.1 加强公民文化建设 | 第37-38页 |
3.1.2 完善选举的利益关联机制 | 第38-39页 |
3.2 推进户籍制度改革 | 第39-40页 |
3.2.1 放宽落户条件 | 第39-40页 |
3.2.2 剥离依附于户口之上的各项权益 | 第40页 |
3.3 改革完善选举程序 | 第40-43页 |
3.3.1 以地区常住人口为标准确定代表名额 | 第40-41页 |
3.3.2 建立以居住期限为标准的登记体系 | 第41页 |
3.3.3 实现候选人提名平等与引进竞选机制 | 第41-42页 |
3.3.4 以居住地为标准划分选区 | 第42-43页 |
3.3.5 统一选举日并实行网络投票 | 第43页 |
3.4 完善流动人口选举权利救济制度 | 第43-44页 |
3.4.1 设立专门监督机构保障流动人口选举权 | 第43-44页 |
3.4.2 设立专门的选举法庭管辖选举诉讼 | 第44页 |
3.5 加强代表与流动人口选民的联系 | 第44-46页 |
3.5.1 代表所有选区全体选民的利益 | 第44-45页 |
3.5.2 积极推进人大代表履职 | 第45-46页 |
结语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49页 |
致谢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