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一般工业技术论文--工业通用技术与设备论文--密封技术论文

飞行器舵轴处热流体刷式密封的研究

学位论文数据集第3-4页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符号说明第14-1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6-24页
    1.1 本课题来源、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6-17页
    1.2 刷式密封的基本结构及密封原理第17-19页
        1.2.1 刷式密封的基本结构第17-18页
        1.2.2 刷式密封的各种结构第18页
        1.2.3 刷式密封的密封机理第18-19页
    1.3 刷式密封的研究现状第19-22页
        1.3.1 刷式密封泄漏流动特性的研究现状第19-20页
        1.3.2 刷式密封力学特性的研究现状第20页
        1.3.3 刷式密封传热特性的研究现状第20-21页
        1.3.4 刷式密封动态特性的研究现状第21-22页
    1.4 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第22-24页
第二章 舵轴处热流体刷式密封结构及制造工艺研究第24-30页
    2.1 舵轴处刷式密封结构的确定第24-25页
    2.2 刷丝材料的选择第25-26页
    2.3 刷式密封的制造工艺第26-28页
        2.3.1 刷式密封传统制造工艺第26页
        2.3.2 刷式密封编织制造工艺第26-28页
    2.4 本章小结第28-30页
第三章 舵轴处热流体刷式密封的泄漏流动和传热性能研究第30-66页
    3.1 舵轴处热流体刷式密封的模型建立第30-35页
        3.1.1 舵轴处热流体刷式密封模型分析第30-32页
        3.1.2 网格划分第32-33页
        3.1.3 参数设定及边界条件第33-34页
        3.1.4 模型求解第34页
        3.1.5 收敛情况确定第34-35页
    3.2 舵轴处热流体刷式密封的泄漏和流动特性研究第35-47页
        3.2.1 舵轴处热流体刷式密封的流场分析第35-38页
        3.2.2 密封性能的评判指标——泄漏率和泄漏系数第38页
        3.2.3 结构参数对泄漏和流动性能的影响第38-44页
        3.2.4 工况参数对泄漏和流动性能的影响第44-46页
        3.2.5 安装参数对泄漏和流动性能的影响第46-47页
    3.3 舵轴处热流体刷式密封传热特性研究第47-56页
        3.3.1 舵轴处热流体刷式密封的热源分析第47-48页
        3.3.2 传热性能的评判指标——热流量第48页
        3.3.3 舵轴处热流体刷式密封的温度场第48-49页
        3.3.4 结构参数对传热性能的影响第49-53页
        3.3.5 工况参数对传热性能的影响第53-55页
        3.3.6 安装参数对传热性能的影响第55-56页
    3.4 舵轴处热流体刷式密封密封和传热性能的多参数分析第56-59页
        3.4.1 均匀设计分析因素及均匀设计表的确定第56-57页
        3.4.2 均匀设计计算结果及分析第57-59页
    3.5 多级往返运转刷式密封的性能分析第59-64页
        3.5.1 多级往返运转刷式密封的不均匀性分析第59-60页
        3.5.2 结构参数对级间分压的影响第60-64页
    3.6 本章小结第64-66页
第四章 舵轴处热流体刷式密封的接触受力和磨损研究第66-76页
    4.1 舵轴处热流体刷式密封刷丝受力分析第66-70页
        4.1.1 过盈安装接触力分析第66-68页
        4.1.2 压差作用力分析第68-69页
        4.1.3 摩擦力分析第69-70页
    4.2 舵轴处热流体刷式密封的刚度计算第70-71页
    4.3 舵轴处热流体刷式密封的等效密封比压第71-73页
    4.4 舵轴处热流体刷式密封的寿命预测第73-74页
        4.4.1 理论寿命计算第73页
        4.4.2 寿命安全因子第73-74页
    4.5 本章小结第74-76页
第五章 舵轴处热流体刷式密封的试验研究第76-82页
    5.1 舵轴处热流体刷式密封的试验装置第76-78页
    5.2 试验数据及分析第78-80页
        5.2.1 舵轴处热流体刷式密封的静态泄漏性能第78-79页
        5.2.2 舵轴处热流体刷式密封的动态泄漏性能第79-80页
    5.3 本章小结第80-82页
第六章 主要结论和展望第82-84页
    6.1 主要结论第82-83页
    6.2 研究展望第83-84页
参考文献第84-88页
致谢第88-90页
作者及导师简介第90-92页
论文答辩委员会决议书第92-93页

论文共9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火箭整流罩内声场分析及降噪技术研究
下一篇:宁东高盐水评价及处理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