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4-5页 |
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符号说明 | 第15-1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6-40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6-25页 |
1.1.1 氢同位素分离的意义 | 第16页 |
1.1.2 气相色谱法分离氢同位素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16-25页 |
1.1.2.1 贵金属Pd/Pt | 第17-19页 |
1.1.2.2 分子筛 | 第19-20页 |
1.1.2.3 玻璃微球 | 第20-21页 |
1.1.2.4 活性氧化铝 | 第21-25页 |
1.2 金属-有机骨架化合物材料用作气相色谱固定相 | 第25-28页 |
1.2.1 金属-有机骨架化合物简介 | 第25-26页 |
1.2.2 金属-有机骨架化合物用作色谱固定相 | 第26-28页 |
1.3 金属-有机骨架化合物对氢同位素H_2/D_2的分离选择性 | 第28-29页 |
1.4 金属-有机骨架化合物在氧化铝基质上的负载方法 | 第29-33页 |
1.4.1 原位生长法 | 第30页 |
1.4.2 晶种法 | 第30-31页 |
1.4.3 液相外延法 | 第31-32页 |
1.4.4 微波诱导法 | 第32页 |
1.4.5 快速热沉积法 | 第32-33页 |
1.5 课题的选题思路及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 第33-34页 |
本论文创新点 | 第34页 |
参考文献 | 第34-40页 |
第二章 新型MOFs@γ-Al_2O_3气相色谱固定相材料的制备与表征 | 第40-66页 |
2.1 引言 | 第40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40-45页 |
2.2.1 实验试剂与设备 | 第40-42页 |
2.2.2 色谱填料的制备 | 第42-45页 |
2.2.2.1 MnCl_2@γ-Al_2O_3的制备 | 第42页 |
2.2.2.2 CPL-1@γ-Al_2O_3复合物的制备 | 第42-43页 |
2.2.2.3 Cu~(2+)@γ-Al_2O_3的制备 | 第43页 |
2.2.2.4 HKUST-1@γ-Al_2O_3复合物的制备 | 第43-44页 |
2.2.2.5 CPO-27-Co@γ-Al_2O_3复合物的制备 | 第44-45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45-63页 |
2.3.1 红外分析 | 第45-47页 |
2.3.1.1 CPL-1@γ-Al_2O_3复合物的红外分析 | 第45-46页 |
2.3.1.2 HKUS-1@γ-Al_2O_3复合物的红外分析 | 第46-47页 |
2.3.1.3 CPO-27-Co@γ-Al_2O_3复合物红外分析 | 第47页 |
2.3.2 粉末XRD分析 | 第47-49页 |
2.3.2.1 CPL-1@γ-Al_2O_3复合物的粉末XRD分析 | 第47-48页 |
2.3.2.2 HKUS-1@γ-Al_2O_3复合物的粉末XRD分析 | 第48页 |
2.3.2.3 CPO-27-Co@γ-Al_2O_3复合物的粉末XRD分析 | 第48-49页 |
2.3.3 SEM图和EDS能谱分析 | 第49-55页 |
2.3.3.1 CPL-1@γ-Al_2O_3复合物的SEM图和EDS能谱分析 | 第49-51页 |
2.3.3.2 HKUST-1@γ-Al_2O_3复合物的SEM图和EDS能谱分析 | 第51-53页 |
2.3.3.3 CPO-27-Co@γ-Al_2O_3复合物的SEM图和EDS能谱分析 | 第53-55页 |
2.3.4 CPL-1、HKUS-1和CPO-27-Coγ-Al_2O_3上生长的机理 | 第55-57页 |
2.3.4.1 CPL-1在γ-Al_2O_3上生长的机理 | 第55-56页 |
2.3.4.2 CPO-27-Co和HKUST-1在γ-Al_2O_3上负载的机理 | 第56-57页 |
2.3.5 N_2吸脱附等温线 | 第57-58页 |
2.3.6 复合物填料的热稳定性 | 第58-63页 |
2.3.6.1 CPL-1@γ-Al_2O_3复合物的热稳定性 | 第58-60页 |
2.3.6.2 HKUS-1@γ-Al_2O_3复合物的热稳定性 | 第60-61页 |
2.3.6.3 CPO-27-Co@γ-Al_2O_3复合物的热稳定性 | 第61-63页 |
2.4 结论 | 第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6页 |
第三章 MOFs@γ-Al_2O_3复合物作为色谱固定相材料对H_2/D_2的分离性能研究 | 第66-86页 |
3.1 引言 | 第66-67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67-68页 |
3.2.1 实验试剂与设备 | 第67页 |
3.2.2 色谱柱的制备与活化 | 第67-68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68-83页 |
3.3.1 色谱条件的选择 | 第68-69页 |
3.3.1.1 TCD桥电流的选择 | 第68-69页 |
3.3.1.2 进样量的选择 | 第69页 |
3.3.2 γ-Al_2O_3和MnCl_2@γ-Al_2O_3作为色谱固定相材料对H_2/D_2的分离 | 第69-71页 |
3.3.3 HKUST-1@γ-Al_2O_3作为色谱固定相对H_2/D_2的分离 | 第71-74页 |
3.3.3.1 HKUST-1负载量的影响 | 第71-72页 |
3.3.3.2 载气流速的影响 | 第72-74页 |
3.3.4 CPO-27-Co@γ-Al_2O_3作为固定相对H_2/D_2的分离 | 第74-75页 |
3.3.5 CPL-1@γ-Al_2O_3作为固定相对H_2/D_2的分离 | 第75-80页 |
3.3.5.1 在γ-Al_2O_3上不同CPL-1负载量对H_2/D_2分离的影响 | 第77-78页 |
3.3.5.2 载气流速对H_2/D_2分离的影响 | 第78-80页 |
3.3.6 氢同位素H_2/D_2的定量分析及重复性验证 | 第80-83页 |
3.3.6.1 定量分析方法的选择 | 第80-81页 |
3.3.6.2 氢同位素H_2/D_2的定量分析及重复性验证 | 第81-83页 |
3.4 结论 | 第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86页 |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6-88页 |
4.1 结论 | 第86页 |
4.2 展望 | 第86-88页 |
致谢 | 第88-90页 |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90-92页 |
作者及导师简介 | 第92-93页 |
附件 | 第93-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