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导言 | 第8-14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8页 |
二、研究的价值及意义 | 第8-9页 |
三、文献综述 | 第9-12页 |
四、主要研究方法 | 第12页 |
五、论文结构 | 第12-13页 |
六、论文主要创新及不足 | 第13-14页 |
第一章 商标指示性合理使用的立法以及司法存在的问题 | 第14-21页 |
第一节 商标指示性合理使用的立法革延及现状 | 第14-16页 |
第二节 我国指示性合理使用的司法现状 | 第16-19页 |
第三节 我国商标指示性合理使用存在的问题——构成要件不明确 | 第19-20页 |
本章小结 | 第20-21页 |
第二章 商标指示性合理使用构成要件理论探析 | 第21-28页 |
第一节 指示性合理使用产生的基本原理 | 第21-22页 |
第二节 指示性合理使用的构成要件 | 第22-26页 |
一、善意 | 第22-23页 |
二、合理使用 | 第23-25页 |
三、不具有混淆可能性 | 第25-26页 |
本章小结 | 第26-28页 |
第三章 商标指示性合理使用构成要件的比较研究 | 第28-38页 |
第一节 美国商标指示性合理使用构成要件 | 第28-31页 |
一、美国商标指示性合理使用构成要件的提出 | 第28-29页 |
二、美国商标指示性合理使用构成要件的发展 | 第29-30页 |
三、美国商标指示性合理使用构成要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第30-31页 |
第二节 欧盟指示性合理使用构成要件 | 第31-34页 |
第三节 日本的商标指示性合理使用构成要件 | 第34-36页 |
第四节 台湾地区商标指示性合理使用构成要件 | 第36-37页 |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四章 我国商标指示性合理使用构成要件的完善 | 第38-48页 |
第一节 我国指示性合理使用构成要件的取舍 | 第38-42页 |
一、从知识产权部门法的特征对指示性合理使用构成要件进行取舍 | 第38-39页 |
二、从促进市场竞争对商标指示性合理使用构成要件进行取舍 | 第39-41页 |
三、我国商标指示性合理使用构成要件宜采“二要件”说 | 第41-42页 |
第二节 对我国商标指示性合理使用构成要件的立法建议 | 第42-43页 |
第三节 商标指示性合理使用构成要件的法律适用 | 第43-47页 |
一、商标指示性合理使用的主观要件认定和适用 | 第43-45页 |
二、商标指示性合理使用的客观要件认定和适用 | 第45-47页 |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结语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4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54-55页 |
后记 | 第55-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