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S-R模型的延边州生态安全评价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8页 |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生态安全的内涵及特点 | 第8-9页 |
·生态安全研究尺度 | 第9页 |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生态安全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0-12页 |
·生态安全国外研究进展 | 第10-11页 |
·生态安全国内研究进展 | 第11-12页 |
·生态安全评价研究进展 | 第12-16页 |
·研究进展 | 第12-14页 |
·生态安全评价的主要方法 | 第14-15页 |
·生态安全评价的标准 | 第15页 |
·生态安全评价的指标进展 | 第15-16页 |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16-18页 |
·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技术路线 | 第17-18页 |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 | 第18-22页 |
·地理位置 | 第18-19页 |
·研究区的区域特征 | 第19-20页 |
·自然条件概况 | 第19-20页 |
·社会经济概况 | 第20页 |
·研究区生态环境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20-22页 |
·土地资源利用现状及生态问题 | 第20-21页 |
·森林资源现状及生态问题 | 第21页 |
·水资源现状及生态问题 | 第21页 |
·旅游资源的开发与生态环境问题 | 第21-22页 |
第三章 数据收集与评价指标因子的提取 | 第22-36页 |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 第22页 |
·生态安全评价压力指标提取 | 第22-24页 |
·人口压力指标提取 | 第22页 |
·人类干扰指标提取 | 第22-23页 |
·环境污染压力指标提取 | 第23-24页 |
·生态安全评价状态指标提取 | 第24-34页 |
·土地利用强度 | 第24-27页 |
·年均降水量 | 第27-28页 |
·土壤有机质含量 | 第28-29页 |
·景观多样性 | 第29-30页 |
·地形位指数 | 第30-32页 |
·植被覆盖度 | 第32-33页 |
·水土流失强度 | 第33-34页 |
·生态安全评价响应指标提取 | 第34-36页 |
第四章 延边州区域生态安全评价 | 第36-55页 |
·生态安全评价体系的建立 | 第36-42页 |
·评价目标与评价单元的确立 | 第36页 |
·评价指标的选取原则 | 第36-37页 |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 第37-42页 |
·生态安全评价方法与模型的建立 | 第42页 |
·生态安全指标评价结果与分析 | 第42-54页 |
·生态环境压力评价 | 第42-44页 |
·生态环境状态评价 | 第44-46页 |
·人文环境响应评价 | 第46-48页 |
·生态安全综合评价 | 第48-54页 |
·生态安全调控措施 | 第54-55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5-56页 |
·主要结论 | 第55页 |
·创新点 | 第55页 |
·研究展望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0页 |
后记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