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的应用论文--信息处理(信息加工)论文--模式识别与装置论文

基于机器学习的终端光学元件损伤识别及分类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1章 绪论第8-18页
    1.1 研究背景第8-9页
        1.1.1 ICF驱动器系统第8页
        1.1.2 ICF终端光学组件第8-9页
    1.2 研究目的第9-10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16页
        1.3.1 ICF光学元件损伤离线检测第10-12页
        1.3.2 ICF终端光学组件损伤在线检测第12-14页
        1.3.3 ICF终端光学组件损伤在线检测图像处理技术研究现状第14-15页
        1.3.4 终端光学组件损伤分类技术研究现状第15-16页
    1.4 课题来源及主要研究内容第16-18页
第2章 终端光学元件损伤缺陷的分割与表征研究第18-32页
    2.1 引言第18-19页
    2.2 基于局部信噪比算法的损伤分割方法研究第19-25页
        2.2.1 背景图像的获取第19-20页
        2.2.2 种子图像的生成第20-21页
        2.2.3 自适应区域种子生长第21-25页
    2.3 损伤缺陷分割实验及结果分析第25-31页
    2.4 本章小结第31-32页
第3章 终端光学元件损伤图像的配准研究第32-43页
    3.1 引言第32-33页
    3.2 配准变换模型第33-34页
    3.3 基于全等三角形匹配的配准方法第34-38页
        3.3.1 配准特征点的选取第35页
        3.3.2 粗匹配预处理第35-36页
        3.3.3 RANSAC算法第36-37页
        3.3.4 算法步骤第37-38页
    3.4 配准实验结果及分析第38-42页
    3.5 本章小结第42-43页
第4章 终端光学元件的伪损伤剔除研究第43-64页
    4.1 引言第43-44页
    4.2 ADABOOST算法第44-47页
    4.3 基于ADABOOST算法的伪损伤剔除研究第47-58页
        4.3.1 特征的选取与样本的生成第48-49页
        4.3.2 子分类器的选择第49-54页
        4.3.3 基于Adaboost算法的伪损伤剔除研究第54-56页
        4.3.4 Adaboost算法的衍生算法研究第56-58页
    4.4 分类实验结果及分析第58-63页
    4.5 本章小结第63-64页
第5章 系统研制和实验验证第64-73页
    5.1 FODI系统的研制第64-66页
    5.2 综合实验验证及分析第66-72页
        5.2.1 图像配准实验验证第67-69页
        5.2.2 伪损伤剔除实验验证第69-72页
    5.3 本章小结第72-73页
结论第73-74页
参考文献第74-80页
致谢第80页

论文共8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UiAutomator测试工具Smoke的设计与实现
下一篇:人脸识别中特征提取算法的研究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