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20页 |
1.1 DSRC协议简介 | 第15-17页 |
1.1.1 不停车收费系统(ETC)概述 | 第15-16页 |
1.1.2 DSRC协议概述 | 第16-17页 |
1.2 国内外发展情况及论文研究意义 | 第17-20页 |
第二章 DSRC协议研究与分析及整体架构设计 | 第20-27页 |
2.1 DSRC协议研究与分析 | 第20-25页 |
2.1.1 DSRC协议物理层 | 第20-21页 |
2.1.2 DSRC协议数据链路层 | 第21-23页 |
2.1.3 DSRC应用层及设备应用层 | 第23-24页 |
2.1.4 DSRC协议与OSI标准对比 | 第24-25页 |
2.2 DSRC协议软件整体架构设计 | 第25-26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第三章 DSRC协议物理层、数据链路层软件设计与实现 | 第27-49页 |
3.1 软件平台的选择 | 第27-28页 |
3.1.1 操作系统的选择 | 第27页 |
3.1.2 调试工具 | 第27-28页 |
3.2 物理层设计 | 第28-29页 |
3.3 物理层的软件实现 | 第29-33页 |
3.3.1 底层软件架构设计 | 第29-30页 |
3.3.2 射频芯片BK5823驱动程序设计 | 第30-33页 |
3.4 数据链路层软件设计 | 第33-38页 |
3.4.1 数据链路层数据结构设计 | 第33-35页 |
3.4.2 LLC层状态机设计 | 第35-38页 |
3.5 数据链路层软件实现 | 第38-44页 |
3.5.1 中断上半部、下半部实现 | 第38-39页 |
3.5.2 协议数据内存管理机制 | 第39-40页 |
3.5.3 定时器模块实现 | 第40-41页 |
3.5.4 状态机软件实现 | 第41-43页 |
3.5.5 接口设计 | 第43-44页 |
3.6 数据链路层帧接受、发送过程 | 第44-48页 |
3.6.1 帧接受过程 | 第44-46页 |
3.6.2 帧发送过程 | 第46-48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四章 应用层及设备应用层软件的设计与部分实现 | 第49-80页 |
4.1 应用层ASN.1 抽象语言分析 | 第49-51页 |
4.2 ASN.1 语言到C语言转换 | 第51-52页 |
4.3 应用层软件设计与实现 | 第52-67页 |
4.3.1 T-KE层软件设计与实现 | 第52-59页 |
4.3.1.1 编、解码模块实现 | 第54-55页 |
4.3.1.2 分段、并段模块实现 | 第55-59页 |
4.3.2 I-KE层软件设计与实现 | 第59-66页 |
4.3.2.1 I-KE层工作流程 | 第60-62页 |
4.3.2.2 RSU端I-KE层状态机的设计与实现 | 第62-64页 |
4.3.2.3 OBU端I-KE层状态机的设计与实现 | 第64-66页 |
4.3.3 B-KE层的设计 | 第66-67页 |
4.4 设备应用层软件设计与实现 | 第67-79页 |
4.4.1 ICC卡与PSAM模块的实现 | 第67-73页 |
4.4.2 设备应用层软件实现 | 第73-79页 |
4.4.2.1 添加ICC卡文件内容 | 第73-74页 |
4.4.2.2 设备应用层接.的实现 | 第74-75页 |
4.4.2.3 ETC安全模块的实现 | 第75-79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79-80页 |
第五章 DSRC协议软件的测试与分析 | 第80-90页 |
5.1 测试软硬件准备及初始化TimeCOS卡 | 第80-82页 |
5.2 OBU端软件测试 | 第82-86页 |
5.3 RSU端软件测试 | 第86-87页 |
5.4 协议安全模块测试 | 第87-89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89-90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90-91页 |
致谢 | 第91-92页 |
参考文献 | 第92-9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94-9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