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3-5页 |
| Abstract | 第5-8页 |
| 引言 | 第11-13页 |
|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 第13-25页 |
| 1 祖国医学对失眠的认识 | 第13-21页 |
| 1.1 古代文献研究 | 第13-15页 |
| 1.2 失眠的病因病机 | 第15-17页 |
| 1.3 失眠的辨证论治 | 第17-18页 |
| 1.4 失眠的针灸治疗 | 第18-21页 |
| 2 现代医学对失眠的研究进展 | 第21-25页 |
| 2.1 失眠的诊断 | 第21页 |
| 2.2 失眠的病因 | 第21-22页 |
| 2.3 睡眠的机制 | 第22页 |
| 2.4 失眠的治疗 | 第22-25页 |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第25-29页 |
| 1 研究目的 | 第25页 |
| 2 研究对象 | 第25-26页 |
| 2.1 病例来源 | 第25页 |
| 2.2 诊断标准 | 第25页 |
| 2.3 中医分型 | 第25-26页 |
| 2.4 纳入标准 | 第26页 |
| 2.5 排除标准 | 第26页 |
| 2.6 脱落标准 | 第26页 |
| 3 研究方法 | 第26-29页 |
| 3.1 临床研究设计 | 第26页 |
| 3.2 随机分组方法 | 第26页 |
| 3.3 治疗方案 | 第26-27页 |
| 3.4 疗效评定 | 第27-28页 |
| 3.5 数据分析 | 第28-29页 |
| 第三部分 结果与分析 | 第29-36页 |
| 1 患者基线可比性分析 | 第29-30页 |
| 1.1 两组性别比较 | 第29页 |
| 1.2 两组年龄比较 | 第29-30页 |
| 1.3 两组病程比较 | 第30页 |
| 2 疗效指标比较 | 第30-34页 |
| 2.1 两组疗效比较 | 第30-31页 |
| 2.2 中医症候评分比较 | 第31-32页 |
| 2.3 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rugh sleep quality index, PSQI)评分比较 | 第32-33页 |
| 2.4 Athens失眠量表(Athens insomnia scale,AIS)评分比较 | 第33-34页 |
| 3 小结 | 第34-36页 |
| 第四部分 讨论 | 第36-41页 |
| 1 本研究立题背景 | 第36页 |
| 2 中医对失眠的认识 | 第36-37页 |
| 3 机理分析 | 第37-38页 |
| 3.1 俞募配穴的理论依据 | 第37页 |
| 3.2 刺血疗法的机理探讨 | 第37-38页 |
| 4 量表的选择 | 第38-39页 |
| 5 本研究结果讨论 | 第39-40页 |
| 6 创新性 | 第40页 |
| 7 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 第40页 |
| 8 今后的研究思路 | 第40-41页 |
| 结语 | 第41-42页 |
| 参考文献 | 第42-45页 |
| 附录 | 第45-49页 |
| 致谢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