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畜粪便堆肥化过程碳氮转化规律及其受调控措施的影响
项目资助 | 第3-6页 |
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目录 | 第10-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3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2-13页 |
1.2 国内外的研究进展 | 第13-19页 |
1.2.1 粪肥腐解过程中硝铵态氮的变化 | 第13-14页 |
1.2.2 粪肥腐解过程中有机酸组成的变化 | 第14-15页 |
1.2.3 粪肥腐解过程中水溶性有机碳的变化 | 第15-16页 |
1.2.4 影响腐解过程的因素以及养分、碳的损失 | 第16-18页 |
1.2.5 腐解产物性质、构成研究的新方法 | 第18-19页 |
1.3 评价堆肥腐熟的指标 | 第19-21页 |
1.3.1 物理指标 | 第20页 |
1.3.2 化学指标 | 第20页 |
1.3.3 生物学指标 | 第20-21页 |
1.3.4 光谱指标 | 第21页 |
1.4 研究内容 | 第21页 |
1.5 技术路线 | 第21-23页 |
第二章 堆肥过程中基本参数和腐熟度变化 | 第23-29页 |
2.1 引言 | 第23页 |
2.2 材料与方法 | 第23-25页 |
2.2.1 堆肥原料及配比 | 第23-24页 |
2.2.2 测定项目与方法 | 第24-25页 |
2.3 结果与分析 | 第25-28页 |
2.3.1 温度的变化 | 第25-26页 |
2.3.2 pH值和含水量的变化 | 第26-27页 |
2.3.3 灰分的变化 | 第27页 |
2.3.4 种子发芽指数 | 第27-28页 |
2.4 小结 | 第28-29页 |
第三章 不同物料配比对堆肥过程中有机碳的影响 | 第29-39页 |
3.1 引言 | 第29-30页 |
3.2 材料与方法 | 第30-31页 |
3.2.1 堆肥原料及配比 | 第30页 |
3.2.2 测定项目与方法 | 第30-31页 |
3.3 结果与分析 | 第31-38页 |
3.3.1 总有机碳的变化 | 第31页 |
3.3.2 水溶性有机碳的变化 | 第31-32页 |
3.3.3 碱溶性有机碳的变化 | 第32-33页 |
3.3.4 H/F的变化 | 第33页 |
3.3.5 C/N比值的变化 | 第33页 |
3.3.6 有机碳矿化率的变化 | 第33-34页 |
3.3.7 红外光谱的变化 | 第34-37页 |
3.3.8 小分子有机酸的变化 | 第37-38页 |
3.4 小结 | 第38-39页 |
第四章 不同物料配比对堆肥过程中氮素转化的影响 | 第39-43页 |
4.1 引言 | 第39页 |
4.2 材料与方法 | 第39-40页 |
4.2.1 堆肥原料及配比 | 第39页 |
4.2.2 测定项目与方法 | 第39-40页 |
4.3 结果与分析 | 第40-42页 |
4.3.1 全氮的变化 | 第40页 |
4.3.2 铵态氮和硝态氮的变化 | 第40-41页 |
4.3.3 铵态氮/硝态氮的变化 | 第41-42页 |
4.3.4 氮的损失率 | 第42页 |
4.4 小结 | 第42-43页 |
第五章 两种通气方式对堆肥过程中物质变化的影响 | 第43-55页 |
5.1 引言 | 第43页 |
5.2 材料与方法 | 第43-44页 |
5.2.1 堆肥原料及配比 | 第43-44页 |
5.2.2 测定项目与方法 | 第44页 |
5.3 结果与分析 | 第44-53页 |
5.3.1 温度的变化 | 第44-45页 |
5.3.2 pH值和含水量的变化 | 第45页 |
5.3.3 灰分的变化 | 第45-46页 |
5.3.4 氮素的变化 | 第46-48页 |
5.3.5 有机碳的变化 | 第48-50页 |
5.3.6 C/N比值的变化 | 第50页 |
5.3.7 红外光谱的变化 | 第50-52页 |
5.3.8 小分子有机酸的变化 | 第52-53页 |
5.3.9 种子发芽指数 | 第53页 |
5.4 小结 | 第53-55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5-57页 |
6.1 总结 | 第55-56页 |
6.2 存在问题及展望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
作者简介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