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川县清水河流域低碳生态村庄建设规划研究--以龙山镇韩川村为例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10-17页 |
1.1 | 第10-12页 |
1.1.1 人类活动与全球气温变暖有密切联系 | 第10页 |
1.1.2 世界各国都在制定低碳行动计划 | 第10-11页 |
1.1.3 我国农村能源消耗和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 第11页 |
1.1.4 国家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契机 | 第11-12页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2-14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2-14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4页 |
1.3 研究目标与内容 | 第14-15页 |
1.3.1 研究目标 | 第14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1.4 研究的技术路线 | 第15-17页 |
2 低碳生态村庄基础研究 | 第17-29页 |
2.1 生态村庄研究现状 | 第17-22页 |
2.1.1 国外研究概况 | 第17-20页 |
2.1.2 国内研究概况 | 第20-22页 |
2.2 低碳理论发展现状 | 第22-23页 |
2.3 低碳生态村庄理论及规划内容研究 | 第23-29页 |
2.3.1 低碳生态村庄相关定义 | 第23-24页 |
2.3.2 低碳生态村庄相关理论基础 | 第24-25页 |
2.3.3 低碳生态村庄规划内容研究 | 第25-29页 |
3 清水河流域低碳生态村庄发展现状及问题 | 第29-33页 |
3.1 清水河流域概况 | 第29-31页 |
3.1.1 自然概况 | 第29-30页 |
3.1.2 社会经济概况 | 第30-31页 |
3.2 村庄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 | 第31-33页 |
3.2.1 村庄建设现状 | 第31-32页 |
3.2.2 存在问题分析 | 第32-33页 |
4 构建清水河流域低碳生态村庄建设规划路径 | 第33-56页 |
4.1 构建低碳生态村庄建设规划的空间路径 | 第33-37页 |
4.1.1 村庄区位选择及基地选址 | 第33页 |
4.1.2 优化土地利用,实现土地资源效益最大化 | 第33-35页 |
4.1.3 建设用地布局及空间形态 | 第35页 |
4.1.4 绿地系统规划 | 第35-37页 |
4.2 构建低碳生态村庄建设规划的技术路径 | 第37-47页 |
4.2.1 节能建筑规划 | 第37-39页 |
4.2.2 低碳能源规划 | 第39-43页 |
4.2.3 水资源利用规划 | 第43-47页 |
4.3 构建低碳生态村庄建设规划的社会路径 | 第47-51页 |
4.3.1 培养村民低碳生态型生活习惯 | 第48-49页 |
4.3.2 完善低碳生态村庄服务体系 | 第49-50页 |
4.3.3 低碳生态村庄建设资金来源探索 | 第50-51页 |
4.4 构建低碳生态村庄建设规划的指标路径 | 第51-56页 |
4.4.1 构建原则 | 第51页 |
4.4.2 构建思路 | 第51-53页 |
4.4.3 低碳生态村庄指标体系内容构建 | 第53-56页 |
5 案例分析——韩川村低碳生态村庄建设规划研究 | 第56-68页 |
5.1 村庄概况 | 第56-57页 |
5.2 村庄建设规划研究 | 第57-68页 |
5.2.1 用地布局规划 | 第57-59页 |
5.2.2 节能建筑规划 | 第59-61页 |
5.2.3 绿色能源发展规划 | 第61-64页 |
5.2.4 绿地系统规划 | 第64-65页 |
5.2.5 环境卫生保护规划 | 第65-66页 |
5.2.6 低碳生态村庄规划实施与管理措施 | 第66-68页 |
6 结语 | 第68-70页 |
6.1 结论 | 第68-69页 |
6.2 前景展望 | 第69-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3页 |
附录 1 国外相关指标体系 | 第73-83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