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废水的处理与利用论文

黄麻羧基改性与在模拟铜污染处理中的吸附行为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1-21页
    1.1 课题来源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1-12页
        1.1.1 课题来源第11页
        1.1.2 研究背景及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1-12页
    1.2 国内外在该方向的研究现状及分析第12-19页
        1.2.1 重金属水污染处理技术研究现状第12-15页
        1.2.2 纤维素处置材料的研究现状第15-16页
        1.2.3 纤维吸附材料的改性第16-18页
        1.2.4 黄麻纤维的结构组成及性能第18-19页
        1.2.5 重金属阳离子性能第19页
    1.3 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第19-21页
        1.3.1 改性黄麻吸附材料的制备与表征第19页
        1.3.2 改性黄麻处理突发性铜污染的静态工艺研究第19-20页
        1.3.3 黄麻纤维材料处理水中 Cu(Ⅱ)的工艺研究第20-21页
第2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21-34页
    2.1 实验试剂与实验仪器第21-23页
        2.1.1 实验试剂第21页
        2.1.2 实验仪器第21-22页
        2.1.3 反应装置第22-23页
    2.2 实验方法第23-34页
        2.2.1 吸附材料制备及表征方法第23-24页
        2.2.2 吸附模型分析方法第24-30页
        2.2.3 改性效果选择的性能指标第30-34页
第3章 改性黄麻吸附剂的制备及表征第34-44页
    3.1 引言第34页
    3.2 改性黄麻吸附剂的制备第34-40页
        3.2.1 不同预处理剂对黄麻改性效果的影响第34-35页
        3.2.2 单因素合成条件对改性效果的影响第35-37页
        3.2.3 正交合成条件对改性效果的影响第37-39页
        3.2.4 最佳合成条件的确定合成机制分析第39-40页
    3.3 改性黄麻吸附剂的表征第40-43页
        3.3.1 表面官能团测试与分析第40页
        3.3.2 表面性状测试及分析第40-42页
        3.3.3 黄麻吸附材料的合成机制分析第42-43页
    3.4 本章小结第43-44页
第4章 改性黄麻纤维的吸附性能及机制探讨第44-59页
    4.1 引言第44页
    4.2 静态吸附条件对改性黄麻吸附 Cu(Ⅱ)的影响第44-49页
        4.2.1 温度 T 对 Cu(Ⅱ)吸附效果的影响第44-45页
        4.2.2 溶液初始 pH 对 Cu(Ⅱ)吸附效果的影响第45-47页
        4.2.3 材料用量对 Cu(Ⅱ)吸附效果的影响第47-48页
        4.2.4 溶液初始浓度对 Cu(Ⅱ)吸附效果的影响第48-49页
    4.3 干扰离子对 Cu(Ⅱ)吸附效果的影响第49-50页
        4.3.1 干扰离子对改性黄麻吸附铜离子的影响第49页
        4.3.2 钙离子浓度对改性黄麻吸附铜离子的影响第49-50页
    4.4 吸附材料的再生研究第50-52页
        4.4.1 改性黄麻的再生研究第50-51页
        4.4.2 不同浓度 EDTA-2Na 对改性黄麻的再生影响第51-52页
    4.5 吸附等温线第52-53页
    4.6 吸附动力学第53-56页
    4.7 吸附热力学第56-57页
    4.8 改性黄麻吸附重金属阳离子的机制探讨第57页
    4.9 本章小结第57-59页
第5章 黄麻纤维材料处理水中 Cu(Ⅱ)的工艺研究第59-73页
    5.1 引言第59页
    5.2 动态吸附条件对改性黄麻吸附 Cu(Ⅱ)的影响第59-65页
        5.2.1 柱高对穿透曲线的影响第59-61页
        5.2.2 初始浓度对穿透曲线的影响第61-63页
        5.2.3 流出速率对穿透曲线的影响第63-64页
        5.2.4 不同吸附剂对穿透曲线的影响第64-65页
    5.3 动态模型拟合及分析第65-69页
        5.3.1 Adams-Bohart 模型拟合及分析第65-66页
        5.3.2 Thomas 模型拟合及分析第66-68页
        5.3.3 Yoon-Nelson 模型拟合及分析第68-69页
    5.4 改性黄麻在突发性铜污染事故中的应用研究第69-71页
        5.4.1 明渠模拟实验台中黄麻对 Cu(Ⅱ)的处理效果第69-71页
        5.4.2 纤维材料的无害化第71页
    5.5 本章小结第71-73页
结论第73-75页
参考文献第75-80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第80-82页
致谢第82页

论文共8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污泥回流强化低浊度水混凝的实验研究
下一篇:福建省经济—能源—环境(3E)系统协调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