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目录 | 第7-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4页 |
1.1 课题研究的目的以及意义 | 第9页 |
1.2 保护可靠性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2页 |
1.3 论文的主要工作 | 第12-14页 |
第2章 可靠性理论基础及分析方法 | 第14-27页 |
2.1 可靠性的基本概念 | 第14页 |
2.2 继电保护可靠性指标 | 第14-15页 |
2.3 影响继电保护装置可靠性的因素 | 第15-16页 |
2.4 随机过程的概念 | 第16-17页 |
2.5 马尔可夫状态空间法 | 第17-23页 |
2.6 故障树分析法 | 第23-24页 |
2.7 用结构函数描述网络系统 | 第24-25页 |
2.8 可靠性评估自定义概念及假设 | 第25-26页 |
2.8.1 自定义概念 | 第25-26页 |
2.8.2 假设 | 第26页 |
2.9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第3章 传统继电保护系统可靠性评估 | 第27-34页 |
3.1 微机保护可靠性评估 | 第27-32页 |
3.1.1 硬件失效率模型 | 第27-29页 |
3.1.2 软件失效率模型 | 第29-30页 |
3.1.3 状态空间的建立和求解 | 第30-32页 |
3.2 算例分析 | 第32-33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4章 计及不同保护配置方案的继电保护可靠性评估 | 第34-42页 |
4.1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配置方案 | 第34-36页 |
4.1.1 母线继电保护配置方案 | 第34页 |
4.1.2 电力线路继电保护配置方案 | 第34-35页 |
4.1.3 电力变压器继电保护配置方案 | 第35-36页 |
4.2 不同保护配置方案的可靠性模型 | 第36-40页 |
4.2.1 两套主保护可靠性模型 | 第36-37页 |
4.2.2 两套主保护一套近后备保护可靠性模型 | 第37-38页 |
4.2.3 两套主保护一套远后备一套近后备保护可靠性模型 | 第38-40页 |
4.3 算例分析 | 第40-41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5章 结论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第46-47页 |
致谢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