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第6-8页 |
摘要 | 第8-10页 |
ABSTRACT | 第10-11页 |
第1章 前言 | 第12-16页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2 研究方法与论文结构 | 第13-14页 |
1.3 研究的创新及不足 | 第14-16页 |
1.3.1 创新点 | 第14页 |
1.3.2 研究的不足 | 第14-16页 |
第2章 文献综述 | 第16-25页 |
2.1 基金业绩评价文献综述 | 第16-22页 |
2.1.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6-19页 |
2.1.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9-22页 |
2.2 阳光私募基金业绩评价文献综述 | 第22-23页 |
2.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22页 |
2.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22-23页 |
2.3 文献综述小结 | 第23-25页 |
第3章 阳光私募与公募的比较分析及“奔私”现象解读 | 第25-36页 |
3.1 阳光私募与公募的比较分析 | 第25-32页 |
3.1.1 关于阳光私募基金 | 第25-27页 |
3.1.2 关于公募基金 | 第27-28页 |
3.1.3 阳光私募相对于公募的优势 | 第28-30页 |
3.1.4 阳光私募相对于公募的劣势 | 第30-32页 |
3.2 基金经理“奔私”现象解读 | 第32-36页 |
3.2.1 现象 | 第32-33页 |
3.2.2 原因 | 第33-34页 |
3.2.3 公募派基金经理生存现状 | 第34-36页 |
第4章 基金经理公转私前后业绩对比的实证研究 | 第36-45页 |
4.1 研究模型 | 第36-40页 |
4.1.1 基金业绩评价模型评述 | 第36-37页 |
4.1.2 模型的选取 | 第37-40页 |
4.2 样本选取及数据来源 | 第40-41页 |
4.2.1 研究样本 | 第40页 |
4.2.2 数据来源 | 第40-41页 |
4.3 研究设计 | 第41页 |
4.4 实证结果分析 | 第41-45页 |
第5章 结论与建议 | 第45-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
附录 | 第51-71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