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沪国内自助旅游者空间行为研究
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7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1.1 上海—我国重要的旅游目的地 | 第11页 |
1.1.2 自助旅游—日渐兴起的旅游方式 | 第11-12页 |
1.1.3 空间行为研究—地理学研究重要内容 | 第12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3 研究对象与范围 | 第13页 |
1.4 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1.5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 第14-16页 |
1.5.1 研究方法 | 第14页 |
1.5.2 数据来源 | 第14-16页 |
1.6 技术路线 | 第16-17页 |
第2章 国内外研究进展及理论基础 | 第17-30页 |
2.1 概念界定 | 第17-19页 |
2.1.1 自助旅游 | 第17-18页 |
2.1.2 旅游者空间行为 | 第18-19页 |
2.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9-27页 |
2.2.1 国内外自助旅游研究进展 | 第19-22页 |
2.2.2 国内外旅游者空间行为研究进展 | 第22-25页 |
2.2.3 研究评述与启示 | 第25-27页 |
2.3 理论基础 | 第27-30页 |
2.3.1 距离衰减原理 | 第27-28页 |
2.3.2 空间扩散原理 | 第28-29页 |
2.3.3 核心—边缘理论 | 第29-30页 |
第3章 访沪国内自助旅游者客源地空间结构分析 | 第30-41页 |
3.1 旅游者个体属性分析 | 第30-36页 |
3.1.1 旅行特征 | 第30-33页 |
3.1.2 人口学特征 | 第33-36页 |
3.2 旅游者客源地空间分布特征 | 第36-41页 |
3.2.1 客源地空间分布 | 第36-37页 |
3.2.2 地理集中指数 | 第37-38页 |
3.2.3 客流空间使用曲线 | 第38-41页 |
第4章 访沪国内自助旅游者时空行为特征 | 第41-61页 |
4.1 访沪国内自助旅游者出游空间变化特征 | 第41-55页 |
4.1.1 到访景区(点)分布 | 第41-45页 |
4.1.2 空间集散特征 | 第45-53页 |
4.1.3 出游空间变化特征比较 | 第53-55页 |
4.2 访沪国内自助旅游者出游时间变化特征 | 第55-61页 |
4.2.1 在沪出游天数 | 第55-57页 |
4.2.2 在沪日平均到访景区(点)数量 | 第57-59页 |
4.2.3 出游时间变化特征比较 | 第59-61页 |
第5章 基于旅游者空间行为分析的空间行为模式 | 第61-75页 |
5.1 旅游者空间行为模式划分 | 第61-70页 |
5.1.1 划分依据 | 第63-64页 |
5.1.2 旅游者空间行为模式类型 | 第64-68页 |
5.1.3 旅游者空间行为差异分析 | 第68-70页 |
5.2 旅游者空间行为影响因素 | 第70-75页 |
5.2.1 旅游者个体因素 | 第70-72页 |
5.2.2 旅游目的地因素 | 第72-74页 |
5.2.3 O—D 相互作用因素 | 第74-75页 |
第6章 结论与讨论 | 第75-78页 |
6.1 主要结论 | 第75-77页 |
6.1.1 旅游者属性特征 | 第75页 |
6.1.2 客源地空间结构 | 第75-76页 |
6.1.3 出游空间变化特征 | 第76页 |
6.1.4 出游时间变化特征 | 第76-77页 |
6.1.5 空间行为模式 | 第77页 |
6.2 有待进一步讨论的问题 | 第77-78页 |
致谢 | 第78-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9页 |
附录 | 第89-9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