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 | 第5-6页 |
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目录 | 第10-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31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3-15页 |
1.2 微藻的资源化利用 | 第15-22页 |
1.2.1 生物质资源的利用情况 | 第16-17页 |
1.2.2 微藻的组成和种类 | 第17-18页 |
1.2.3 微藻的国内外资源化利用的研究进展 | 第18-22页 |
1.3 水热技术的应用进展 | 第22-27页 |
1.3.1 水热技术介绍 | 第22-24页 |
1.3.2 水热技术在生物质资源化的应用进展 | 第24页 |
1.3.3 藻类水热资源化的研究进展 | 第24-25页 |
1.3.4 产物乙酸的制备方法对比 | 第25-27页 |
1.4 水热氧化还原金属 | 第27-28页 |
1.5 本文研究目的、内容和意义 | 第28-31页 |
1.5.1 研究目的和内容 | 第28-29页 |
1.5.2 技术路线 | 第29页 |
1.5.3 研究意义 | 第29-31页 |
第二章 金属氧化物水热氧化微藻产乙酸的可行性 | 第31-49页 |
2.1 引言 | 第31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31-38页 |
2.2.1 试验原料 | 第31-32页 |
2.2.2 实验装置与方法 | 第32-35页 |
2.2.3 分析方法 | 第35-38页 |
2.3 结果分析与讨论 | 第38-47页 |
2.3.1 未添加金属氧化物对水热氧化微藻的影响 | 第38-40页 |
2.3.2 添加金属氧化物对水热氧化微藻的可行性分析 | 第40-44页 |
2.3.3 金属氧化物反应后的 XRD 分析 | 第44-47页 |
2.4 小结 | 第47-49页 |
第三章 CuO 水热氧化微藻产乙酸的研究 | 第49-65页 |
3.1 引言 | 第49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49页 |
3.3 反应产物分析 | 第49-52页 |
3.3.1 液相反应产物的 GC-MS 分析 | 第49-50页 |
3.3.2 固相反应产物的 XRD 分析 | 第50-52页 |
3.4 结果分析和讨论 | 第52-57页 |
3.4.1 CuO 量对乙酸产率的影响 | 第52页 |
3.4.2 反应温度对乙酸产率的影响 | 第52-54页 |
3.4.3 反应时间对乙酸产率的影响 | 第54-55页 |
3.4.4 水填充率对乙酸产率的影响 | 第55页 |
3.4.5 碱度对乙酸产率的影响 | 第55-57页 |
3.5 微藻氧化产乙酸反应机理的探讨 | 第57-63页 |
3.5.1 蛋白质转化的途径 | 第57-59页 |
3.5.2 碳水化合物转化的途径 | 第59-61页 |
3.5.3 脂质转化的途径 | 第61-62页 |
3.5.4 模型化合物水热氧化产乙酸 | 第62-63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63-65页 |
第四章 ZrO_2水热氧化微藻产乙酸的研究 | 第65-75页 |
4.1 引言 | 第65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65页 |
4.3 反应产物分析 | 第65-68页 |
4.3.1 液相反应产物的 GC-MS 分析 | 第65-67页 |
4.3.2 金属氧化物的 XRD 分析 | 第67-68页 |
4.4 结果分析和讨论 | 第68-71页 |
4.4.1 反应时间对乙酸产率的影响 | 第68-69页 |
4.4.2 ZrO_2对乙酸产率的影响 | 第69-70页 |
4.4.3 水填充率对乙酸产率的影响 | 第70-71页 |
4.4.4 反应温度对乙酸产率的影响 | 第71页 |
4.5 TiO_2与 CuO、ZrO_2水热氧化的比较 | 第71-74页 |
4.5.1 反应时间对金属氧化物微藻转化的影响 | 第71-72页 |
4.5.2 TiO_2对微藻转化产乙酸的影响 | 第72页 |
4.5.3 TiO_2固体产物 XRD 分析 | 第72-74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74-75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 第75-77页 |
5.1 结论 | 第75-76页 |
5.2 建议 | 第76-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5页 |
致谢 | 第85-86页 |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