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中国文学论文--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古代文学(~1840年)论文

刘勰“神思说”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论自觉”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绪论第6-11页
    (一) 本研究的学术背景第6-9页
    (二) 本研究的现实意义第9-11页
一、“神思”命题的提出过程第11-22页
    (一) “神思”命题溯源与定型第11-19页
        1、命题提出的语源背景:中国传统文化沃壤中的“神”、“思”之辨第12-13页
        2、命题提出的过程第13-16页
        3、命题的定型时期:刘勰“神思说”第16-19页
    (二) “神思”命题何以定型于刘勰神思说?第19-22页
        1、成熟的历史文化语境的浸染第19-20页
        2、文艺自身发展规律的促使:艺术主体凸显的需要第20-22页
二、刘勰“神思说”:魏晋南北朝时期“文论自觉”的完美彰显第22-36页
    (一) 不偏不倚:对当时文学发展现实的客观反映第23-27页
    (二) 以形式上认识文学:《神思》篇文本自身的语言形式美第27-29页
    (三) 以内容上认识文学:对当时文学的内涵特征全面展现第29-35页
        1、“神与物游”:突出文学的想象性和虚拟性第30-32页
        2、“秉心养术”:重视文人个体自主创作经验的总结第32-34页
        3、“情变所孕”:彰显文学的抒情性特征第34-35页
    (四) 神思说的最终功能是导向一种审美体验第35-36页
三、“文论自觉”与“文学自觉”的关系第36-47页
    (一) “文学自觉”视域下的“文论自觉”第36-40页
        1、“文学自觉”这一词汇的由来及其内涵的演变第36-38页
        2、“文论自觉”是一种最高层次的“文学自觉”第38-40页
    (二) 魏晋南北朝时期“文论自觉”的表现第40-45页
        1、魏晋时期的表现第40-43页
        2、南北朝时期的表现第43-45页
    (三) 刘勰“神思说”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论自觉”第45-47页
结语第47-49页
参考文献第49-54页
致谢第54-55页

论文共5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贵族精神的此“长”彼“消”--从《左传》到《战国策》
下一篇:从《世说新语》看魏晋时期老庄的传播与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