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内泵浦Ho:YAG激光器主动锁模的技术研究
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9页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 第9-10页 |
1.2 2 微米波段锁模激光器的研究现状 | 第10-16页 |
1.2.1 掺Tm~(3+)光纤锁模激光器 | 第10-12页 |
1.2.2 被动锁模固体激光器 | 第12-14页 |
1.2.3 主动锁模固体激光器 | 第14-16页 |
1.3 锁模激光晶体的选取 | 第16-17页 |
1.3.1 几种2微米波段固体激光器的比较 | 第16页 |
1.3.2 单掺Ho基质材料的选取 | 第16-17页 |
1.4 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7-19页 |
第2章 主动锁模理论分析及调制器特性的实验研究 | 第19-32页 |
2.1 锁模的基本原理 | 第19-21页 |
2.2 主动锁模的原理 | 第21-25页 |
2.2.1 主动锁模的分类 | 第21页 |
2.2.2 声光调制器的工作机制 | 第21-23页 |
2.2.3 声光调制主动锁模的基本原理 | 第23-25页 |
2.3 声光锁模调制器的实验研究 | 第25-31页 |
2.3.1 实验装置与驱动中心频率的设定 | 第26-27页 |
2.3.2 声光作用类型及各参数的计算 | 第27-29页 |
2.3.3 衍射效率的测量 | 第29-31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3章 泵浦源的实验研究及锁模谐振腔的设计 | 第32-45页 |
3.1 带内泵浦的单掺Ho~(3+)激光器 | 第32-33页 |
3.2 泵浦源Tm:YLF激光器的实验研究 | 第33-37页 |
3.2.1 光纤耦合半导体激光器泵浦源的参数 | 第33-34页 |
3.2.2 Tm:YLF激光器的实验装置 | 第34-35页 |
3.2.3 Tm:YLF激光器的输出特性 | 第35-37页 |
3.3 锁模激光器谐振腔的设计 | 第37-40页 |
3.3.1 望远镜型谐振腔的设计思想 | 第37-38页 |
3.3.2 Z型望远镜腔的设计结果 | 第38-40页 |
3.4 谐振腔参数变化的影响 | 第40-44页 |
3.4.1 输出镜位置的影响 | 第40-41页 |
3.4.2 L2取值对腔内光斑分布的影响 | 第41-42页 |
3.4.3 L4取值对腔内光斑分布的影响 | 第42-43页 |
3.4.4 腔镜折叠角度的影响 | 第43-44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4章 主动锁模Ho:YAG激光器的实验研究 | 第45-57页 |
4.1 增益介质Ho:YAG晶体的基本特性 | 第45-46页 |
4.2 主动锁模激光器的实验装置 | 第46-48页 |
4.3 主动锁模激光器的实验研究 | 第48-55页 |
4.3.1 输出功率特性 | 第48-49页 |
4.3.2 调Q锁模脉冲的演化过程 | 第49-50页 |
4.3.3 连续锁模的时域波形 | 第50-52页 |
4.3.4 输出激光的射频频谱 | 第52-53页 |
4.3.5 输出激光的光束质量 | 第53-55页 |
4.3.6 输出激光的光谱 | 第55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5-57页 |
第5章 超短脉冲光脉宽的测量 | 第57-69页 |
5.1 二次谐波法测脉宽的原理 | 第57-59页 |
5.1.1 二次谐波法 | 第57-58页 |
5.1.2 无背景测量法 | 第58-59页 |
5.2 KTP晶体的性质及其相位匹配角的计算 | 第59-62页 |
5.2.1 KTP晶体的性质 | 第59-60页 |
5.2.2 相位匹配角的计算 | 第60-62页 |
5.2.3 有效非线性系数的计算 | 第62页 |
5.3 无背景法测脉宽的实验研究 | 第62-67页 |
5.3.1 实验装置 | 第63-64页 |
5.3.2 实验结果 | 第64-65页 |
5.3.3 群速度失配对脉宽的影响 | 第65-67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7-69页 |
结论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5-77页 |
致谢 | 第77页 |